1、在蔬菜周围撒一圈草木灰或石灰石粉也可以保护蔬菜免遭蜗牛和鼻涕虫之害。
2、芦笋汁可以杀死危害西红柿的线虫。大蒜也有很好的杀菌驱虫的作用,可以研磨成粉或榨取汁液来喷洒在蔬菜和种子上。
3、辣根也有很强的杀菌驱虫能力,另外还有净化土壤的作用。
4、橘皮、辣椒、大蒜、薄荷、万寿菊、鼠尾草、迷迭香、旱金莲等植物都可以用来制作驱虫剂。
2、白菜钻心虫与菜青虫怎么除治?生物杀虫剂
这类杀虫剂源自于害虫致病微生物,对农产品食用安全和生产环境友好,是所有防治白菜菜青虫的药剂里面应优先选择的农药类型,尤其是对无公害品质要求较高的大白菜生产,在菜青虫的防治上,应以此类农药为主。这类杀虫剂在发挥药效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寄主侵染、扩大繁殖、胃毒杀灭过程。
防治大白菜菜青虫的生物杀虫剂包括阿维菌素乳油、苏云金杆菌液、Bt可湿性粉剂等等,在使用浓度上可参考商品包装说明进行稀释。这类农药最高效的施用时期是在虫卵孵化期,在药剂喷布到虫卵上之后,孵化出的幼虫很容易被感染致死,杀灭效果较好。成虫期在菜青虫啃食带有生物杀虫剂的叶片之后,也能通过胃毒作用起到杀灭效果。这类药物不能与碱性农药、杀菌剂混用,喷药时间要避开高温强光照天气。
菊酯类杀虫剂
菊酯类农药的特点是对害虫杀灭速度快、效率高并且在施药后农残相对较低,这类农药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系统来起到杀灭作用,但是缺点是连续施用后会使菜青虫的抗药性增加,从而逐渐增加防治难度。
菊酯类农药种类较多,防治大白菜菜青虫可选用的这类药剂包括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辛·氯菊酯等,施用时的稀释浓度参照商品包装说明。需要特别注意是,每个生产季这类农药最多施用不要超过三次,最好与其它种类的杀虫剂交替施用,并且这类药物对蜜蜂、鱼等有毒害作用,因此在存放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性。
苯基甲酰脲杀虫剂
这是一类新型杀虫剂,在大白菜等农产品上以及土壤、水体等里面都很容易降解,农药残留量低,对环境几乎无污染。苯基甲酰脲农药可以通过胃毒作用抑制虫卵、幼虫体内几丁质的合成,对其起到杀灭作用(人体不含几丁质),对成虫不具有杀灭作用,但是可以造成成虫不育从而减少害虫的繁殖量。
防治大白菜菜青虫的这类农药包括灭幼脲3号、氟虫脲、氟苯脲、除虫脲、杀铃脲等,具体的稀释浓度参照商品包装说明。这类农药可以与菊酯类农药交互使用,这类药剂对鱼虾微毒、对蜜蜂无毒但是对家蚕剧毒,在喷药时要避开蚕养殖区以及家蚕取食的桑树。
3、甲维盐乳油可用于虾田吗?可以。
甲维盐全称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从发酵产品阿维菌素B1开始合成的一种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杀虫剂,具有超高效、低毒(制剂近无毒)、低残留、无公害等生物农药的特点。广泛用于农副业多种害虫的防治。
池塘中的鱼虾对杀虫药剂比较敏感, 甲维盐却很适合于鱼虾虫害的防治。
4、玉米苗有钻心虫打什么药?玉米苗有钻心虫药剂防治: (1)亩用20%三唑磷乳油75~100毫升,拌成毒土后施入心叶;三唑磷还可用500~800倍液喷雾。 (2)亩用50%杀螟丹可湿性粉剂100~150克拌16~20斤细沙土施入心叶,或用杀螟丹100克稀释1000倍液灌心或喷雾,或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2500~3000倍液,每株10~15毫升灌心。 (3)用20%虫酰肼1300~2300倍液喷雾,杀虫高效且无公害。 (4)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如20%甲氰菊酯 1000~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溴氰菊酯2000~4000倍液,40%氰戊菊酯4000倍液灌心或喷雾,或用20%除虫脲1000~2000倍液喷雾。除虫脲若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混用,可加快杀虫速度,并兼治蚜虫。同时,为防止产生抗药性,必须轮换用药。 玉米钻心虫又叫玉米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玉米的一大害虫。玉米螟以幼虫蛀茎危害,被害植物的茎秆组织遭受破坏,影响养分的输送,使玉米穗部发育不全而减产,茎秆被蛀后易被风吹折断,则损失更大。 钻心虫形态特征 幼虫 体长20~30毫米,体色有白、灰黄、灰褐等色;背面中央有一条明显半透明的纵线,腹部1~8节,背面各有2列横排的毛片,前4后2,前大后小。 蛹 长15~19毫米,黄褐色,纺锤形,尾端尖细,有钩刺5~8根。 成虫 淡黄色,体长12~15毫米,翅展24~34毫米。前翅淡黄褐色,翅面上有两条褐色状横纹,两横纹间有两个褐色斑点。 卵 扁平,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后变为淡黄色,孵化前出现黑心;卵块由数粒至十粒卵组成。 发生规律 玉米螟一年可发生数代,它以老熟幼虫越冬,主要集中在玉米及高粱的秸秆、根茬里;其次是玉米穗轴里。越冬幼虫来年4—6月份间化蛹,蛹经过5~15天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将卵产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玉米叶背面叶脉两侧;成虫寿命5~9天,卵日期3~4天。卵孵化后,幼虫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龄前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苞叶及花丝上活动取食,4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穗轴、穗柄,蛀食茎、轴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料输送,使茎秆折断率增加,粒重降低。 防治措施 防治要做到四个相结合,即越冬防治与田间防治相结合;心叶期防治和穗期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防治玉米与防治其它寄主作物相结合。 处理好越冬秸秆。在成虫羽化前的冬春季节,采用铡、轧、沤、烧、泥封等方法对玉米秸杆和穗轴进行处理,消灭越冬幼虫。 选种抗虫品种。选种含抗螟素较高的品种种植,能有效地控制玉米螟对玉米心叶的危害。 改变播种时期。增加春玉米的种植面积减少夏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减轻玉米钻心虫的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微生物和天敌昆虫防治玉米钻心虫是一种无公害、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接种赤眼蜂卵块,或在各代玉米螟产卵初期、始盛期和高峰期释放赤眼蜂三次,每次每亩1.5万~2万头,卵盛期放蜂量可适当增加。每亩投放蜂点5~10个,将蜂卡卷在玉米叶上,距地面1米左右。蜂卡应避免日晒雨淋,放蜂要在晴天无露水时进行,以免降低效果。 利用微生物治螟,可在大喇叭口期施用白僵菌、绿僵菌,以每克含50亿~100亿孢子的菌粉每亩用400克左右,按1:10的比例兑细沙土施入心叶;或以1:100的比例兑水配成菌液灌心防治。
5、什么药能治绿盲蝽?(1)氯虫氰。是防治绿盲蝽的一种常用药,在持效期等方面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因对地下水和蜜蜂等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已停止喷洒应用。
(2)吡虫啉。与同类药比较,上市早,农民有应用基础,价位相对便宜,性价比高,农民愿意用,剂型品种多。不足是除杀死蜜蜂外,绿盲蝽对其疑似产生抗性,防效趋于降低,市场购买量出现下滑。
(3)啶虫脒。与吡虫啉的作用有很多相同之处,耐低温性能好于前者,现在市场用量相对偏小,是上量慢但又有一定市场的药剂。
(4)吡蚜酮。有独特作用方式,持效时间长,对有益昆虫伤害性小,但药后绿盲蝽死亡时间迟。
(5)噻虫嗪。上市晚于吡虫啉,杀虫优果、持效时间优于吡虫啉,性明显优于吡蚜酮或同类其他药剂,虽成本略显高,但农民愿意接受。
(6)毒死蜱。具有该类药剂的基本杀虫性能,毒性偏低是其突出优点,至今还有一定用量。
(7)灭多威。杀虫率、性非常好,毒性偏高但分解很快,不影响果品质量,有少数农民在应用。
(8)高效氯氟氰菊酯。具备该类药剂许多优点,至今仍有一定市场用量。
(9)甲维盐。在阿维菌素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改造,有效成分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生物菌类杀虫剂的代表品种,具触杀和被植物吸收后的二次内吸杀虫特点,显效时间适中,持效期长,突出优点是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果品中无残留,被称为无公害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