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的碳氮比是指其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碳和氮元素的比例。这个比例对柑橘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因为碳和氮是植物生长的两个基础元素,且它们之间的比例直接影响着柑橘的养分吸收、花芽分化和果实品质等方面。以下是一些调节柑橘碳氮比的方法:
1. 施肥调节:通过调节氮肥的使用量、配合有机肥料的使用等方式,可以控制柑橘的碳氮比。在柑橘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阶段使用氮肥过多,会导致碳氮比降低,对果实品质和口味有不良影响。适当减少氮肥的使用量,可以提高柑橘的碳氮比,促进有机酸的合成,提高果实品质。
2. 控制光照量和温度:光照充足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提高柑橘叶片中碳元素的含量。温度也是影响柑橘碳氮比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会影响柑橘的光合作用和有机物质代谢,从而影响碳氮比。
3. 管理枝条数量和着果量:适当抑制柑橘的枝条生长和着果量,可以提高柑橘着果质量和降低柑橘植株的养分需求,从而提高碳氮比。
调节柑橘的碳氮比需要综合运用肥料施用、光照条件、温度、枝条数量和着果量等因素的控制,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制定不同的调节策略,才能获得更好的果实品质和口感。
2、促花芽分化特效配方?磷酸二氢钾+尿素:这个配方最大的优势是,能够给作物快速补充营养,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增加产量。
尿素+磷酸二氢钾可以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一同补充。磷酸二氢钾就不用说了,高磷、高钾,能够抗干热风、抗旱、抗寒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提高产量和品质。尿素含有46%的氮,能够给作物提供大量的氮元素,适合做底肥和追肥使用。并且尿素有很强的穿透叶片细胞膜的能力,渗透系数和水接近,是我们常用吸收最快的氮肥了,肥效也是非常好的。
使用方法:建议用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配后进行叶面喷施。这么做主要是利用尿素的吸收和渗透性快的特性,使叶片一同快速吸收磷酸二氢钾,提高磷酸二氢钾的肥效。
大田作物上的应用,可在小麦、水稻中后期,选用磷酸二氢钾+尿素混配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使籽粒饱满,利于灌浆、防止早衰、抗倒伏、提高产量和品质等作用。
在柑橘、苹果、梨等果树类上使用,有利于保花保果和果实膨大。建议朋友们在果树谢花后和膨大期时选用,水(15公斤)+磷酸二氢钾(50克)+尿素(50-100克)混配后喷施,有利于保花保果及果实膨大。
3、乙蒜素影响柑橘花芽分化吗?不影响
乙蒜素是一种植物仿生农药,为大蒜素的同系物,是一种高效无公害广谱仿生杀菌剂,其有速效性好、适用范围广、复配性好的良好特性,且对多种病细菌有防治作用,还能调节植物生长,促进萌芽、提高发芽率、增加产量和改善品质等作用,是复配杀菌剂农药的首选原料,深受果农欢迎。
柑桔在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患有青苔病、溃疡病症,对于植株的伤害力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是使用乙蒜素进行防治。乙蒜素只要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方法正确使用,一般是不会伤到柑橘花果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花期是柑橘最敏感的时期,而乙蒜素是一种含硫农药,稍微不当可能会造成授粉或者其他不利影响;另外,乙蒜素有促进新梢萌发生长的作用,春梢的大量生长,势必会影响开花和坐果。所以,柑橘花期不建议使用乙蒜素,但可喷一些保护性的杀菌剂,如阿维菌素等。
4、诱抗素在柑橘上的应用?1、S-诱抗素(ABA)作用机理: 简单理解就是调节剂中的调节剂,植物的“第一信使”物质,通过专家的研究,从美国人F.T.阿迪科特和英国人P.F.韦尔再到秃泰雄,都提出一个共论,诱抗素实际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在于平衡植物体内的内源激素,也就是调节其它四大类内源激素,换个说法,就是调节乙烯、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分配的关键物质,就类似于人体的胰岛素。
2、具体作用功效: (1)S-诱抗素是平衡植物内源激素和有关生长活性物质代谢的关键因子。 (2)具有促进植物平衡吸收水、肥和协调体内代谢的能力。植物体内的众多基因处于休眠状态,而通过S-诱抗素的诱导,植物体内的抗性机制才能产生并发挥防御作用。 (3)可有效调控植物的根/冠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对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3、柑橘树使用诱抗素后,幼苗期生根快速,长根数量多,根系发达,移栽后返青快,成活率非常高;柑橘树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正常,能增强抗逆性,减少病虫害。柑橘树使用诱抗素后,根系吸收利用水肥能力增强,促进春梢、夏梢和秋梢的生长旺盛,促进光合作用,促使花芽的分化,促进花蕾的形成,能够催花保花保果,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柑橘果实的营养贮存积累,提高甜度,降低酸度,促使早熟。
5、柑橘管理十大指标?01促放秋梢
柑橘全年多次抽梢,依据抽发时期,常被划分为春、夏、秋、冬四梢,虽然在适宜条件下均有可能形成结果母枝,但相对中庸的秋梢仍是主力部队,是促花的基础。
在放秋梢前,我们需根据挂果情况、树势情况、栽培区域等确立放梢时间,来保证其按时、按计划老熟。对难出梢、有秋旱的适当早放;对树旺的,适当推迟来减少冬梢的抽生。
放梢前结合促梢肥及修剪等,来调控出梢的位置、出梢整齐度和秋梢的生长。在放秋梢前,通过淋施含腐植酸、海藻提取物海精灵生物刺激剂的有利于放出健壮的秋梢。
秋梢放不出:原因主要集中在夏梢失控、环割保果过度、营养供给不足、干旱或涝害等环境胁迫等,因根据具体原因针对性改善。如夏梢还未老熟的要通过摘顶、撸枝、去短、补肥来帮助出梢;因树势弱而导致抽梢困难的,先救树再放梢;对于果多营养差的,可疏果、保叶、追肥、修剪刺激出梢。
秋梢不按时老熟:多因放梢晚、果量大、干旱、根弱、病虫害等原因造成,促熟的方法总结起来在于缓解胁迫,平衡树势,补充营养。
02控梢促花
促花,即通过人工干预的手段来帮助柑橘完成花芽分化的过程。如相对低温、适度干旱的条件下利于其完成成花诱导,所以我们在秋梢老熟后会进行控水;良好的营养物质基础和偏生殖类激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累积可促进花芽分化,所以我们会通过控氮追肥、喷多效唑等化控措施、弯枝环割等园艺措施来强化这一过程。
控梢指的是控晚秋梢或冬梢,一方面新梢的抽发会加重树体的营养消耗,不利于养分在结果母枝上的累积;另一方面新梢会引起赤霉素等生长类激素水平偏高,破坏成花。
花芽分化期及花芽的判断:枝条硬朗,叶片直挺厚绿,叶脉翠绿,微卷时,基本代表柑橘进入花芽分化期;腋芽饱满肥圆,外层鳞片向外微微松开的一般是花芽。
花芽分化异常的表现:次年有梢无花;来花少;冒纯花枝。
03保花保果
柑橘是花量大,但坐果率相对较低的作物,若任凭其自然挂果,难以保证产量。
很多人将保果等同于喷那两次保果药,其实保果所涵盖的管理很多,这里挑重点说一下:
①营养是保果的基础,幼果在得不到足量养分供给时常无法转绿稳果以致大量脱落,如赤霉素等调节剂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养分流向和平衡树势,并不具营养功能,所以保果药在搭配上应是赤霉素+海精灵叶面型+硼源库。
②保果分情况,根据来花情况针对性处理。对于多花弱树,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占优,应疏除弱花、畸形花,开剪放梢,并喷淋液肥,提升树体营养水平,平衡树势;对于少花旺树,以控营养生长为主,争取少花而多坐果,如抹除部分营养春梢,对旺长的春梢进行打顶,加强营养补充,可叶片喷施海海精灵叶面型等强壮花蕾,主动保果。
③配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花少旺树难保果的,可采取环割等强调控树势操作,树弱的坚决不能割;雨天摇花防灰霉病,花后勤防病虫减少花皮果的发生。
04疏果控产
疏果的目的在于稳住树势、合理控产、提升果品,一般分两次进行,稳果后疏掉病虫果、畸形果、树冠外围的粗皮大果,来促果膨大;第二次则按照叶果比例再疏除一次,以调控果实大小,防果多压秋梢。
每次疏果后应注意营养的补充,如淋喷海精灵生物刺激剂等,以促进果实膨大及果品的提升。
05提升品质
我们从几个柑橘品质指标为切入点,分别说明。
果实大小:柑橘果实的生长期较长,整个发育过程可大致分为细胞分裂期、膨果期及成熟期,但前2/3阶段是膨果塑形的关键期,前期没把控好,后期果小往往难以补救,总的来说肥和水是关键因子。
果皮厚度:对柑橘果皮厚度贡献率最高的是白皮层,它在膨果期时进入生长迅速,此期过量施氮或是滥用调节剂均可导致果皮异常增厚。
光洁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花皮果,病害(溃疡病、疮痂病、砂皮病、黑星病、白癞病、褐斑病、灰霉病、脂点黄斑病)、虫害(蓟马、红蜘蛛、锈壁虱、介壳虫)、机械伤、药害等均是制伤因子,应适时防控,一旦上果,通常是无法修复的。
色泽与甜度:主要在果实生长的后1/3阶段形成,最近这段时间此类话题聊得很多,就不细说了,果子上色不好的抓紧打红库叶面肥。
06后期落果
落果的本质是柑橘果梗与果实连接处离层的产生,如脱肥(氮、钾、钙、镁、硼等)、环境胁迫(高温、干旱、低温、涝害等)、病虫因素(黄龙病、炭疽病、疫菌褐腐病、蝽象、吸果夜蛾、实蝇、桃蛀螟等)、药害肥害等,均会加速离区上离层的产生,而加重落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