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降盐度
弧菌在高盐低盐的环境下不容易大量繁殖,可以通过降低盐度,来抑制弧菌繁殖。
2、加大换水量
加大换水量可以将水中的弧菌排出,换水新水后,也可以稀释弧菌。
3、内服杀菌剂
对于对虾体内的弧菌可以通过拌料内服纳米银进行杀灭,一天2次,一共5天,停止拌5天后,后续增加循环,可以降低虾体内弧菌含量。
4、池塘改底
弧菌喜欢滋生在底部残饵、粪便、死藻种,池塘底部的弧菌是水体中弧菌的主要来源,必须要彻底的对池塘底部进行改底消毒,切断弧菌的来源。
也可以使用20%的过硫酸氢钾连续改底两天氧化底部腐殖质,杀灭池塘底部细菌。
2、氯氰菊酯能杀死虾塘弧菌吗?不能,氯氰菊酯为非内吸性但具备触杀和胃毒作用的杀虫剂。通过与害虫钠通道相互作用而 破坏起神经系统的功能。
用于公共卫生和畜牧业中防治多种害虫如蝇,蟑螂蚊,蚤,虱,臭虫,动物体外寄生虫如蜱,螨,蠓科等。所以氯氰菊酯不能杀死虾塘弧菌。
3、白对虾出现红须红尾什么原因?1、应激
阴雨天气、加水、倒藻转水、氨氮,亚盐,PH偏高、藻类死亡、高温强光照等,都会引起对虾的应激,而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判断是否是应激引起的发红,将对虾放在水盆当中过一会儿红须红尾现象消失,则判断为应激反应引起的。可使用“应激灵”每瓶/3亩·米,严重的可使用“应激灵+体康素”进行处理。
2、缺氧
当对虾处于缺氧状态时也会出现红须的现象,虾池缺氧首先考虑轮虫或其他原生动物是否大量存在,导致对虾处于缺氧状态。因此需要先处理好池塘溶氧的问题,从而缓解对虾红须的现象。
3、病毒
对虾红体病会出现对虾通体发红,空肠空胃肠道发红,同时对虾须子尾扇也会特别的红。病毒病很难治疗,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4、弧菌感染
当池塘弧菌超标时,尤其进入六月份以来气温升高,弧菌大量繁殖。若没有及时进行弧菌检测做好预防,很容易导致对虾弧菌感染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可使用“四联噬菌净”每瓶/3亩·米进行处理,严重的可使用“四联噬菌净+应激灵”进行处理。
5、水质、底质恶化
水质、底质恶化反应在对虾上也会出现红须红尾的现象,因此需要定期使用“碧水解毒安”或“发酵套餐”调节水质平衡藻相稳定水质,定期使用“池底安”改善底部环境防止随着投料的增加底部环境恶劣。
4、对虾长便的原因?第一,孢子虫引起发白便,前期清塘不彻底,或者是虾苗带有孢子虫,孢子虫一旦爆发,虾吃料一慢下来,很容易就出现白便。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拌喂孢叮清,配合使用对虾甘好+对虾常健,加强氧化改底。
第二,池塘水浓死藻多,对虾吃了死藻之后因为藻毒素引起白便,严重者还会出现偷死。如果池塘一旦出现死藻,及时使用有机酸酸爽进行解毒,调节水质。
第三、感染弧菌,池塘水体或者底质恶化,溶氧低导致弧菌爆发,对虾感染弧菌而产生白便。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拌喂渔有福灭弧,定向清除水体及水生动物体内的多种有害弧菌,减少弧菌感染的发生率。
第四,就是投喂过多,消化器官负荷过大引起白便。适当控料,投喂时坚持四定原则
5、对虾浮头游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造成对虾游塘的原因很多,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对症防治,才能收到很好的处理效果。
1、早上发现趴边或游塘:一般是缺氧、pH值低、底差所致。
2、中午时间段游塘:一般是中毒性,温度高,毒性强。
3、下午太阳下山前后二小时:一般是pH值高,氨氮中毒所致。温度越高, pH值越高,氨氮中的分子氨的比例就越高。分子氨作用于虾的鳃,导致生理性缺氧,虾急躁不安就容易游塘。过了这个时候,虾就安静下来。
4、晚上九点到凌晨4点多,虾急躁不安,狂游:一般是 pH值低,虾脱壳困难。
对虾游塘的解决办法
1、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性游塘
这种游塘一般发生在天气剧烈变化以后,当养殖环境因自然条件突然改变时,例如在寒潮、暴雨、暴风、台风过后,虾池水环境中理化因子会发生骤然变化(如溶氧、水温、pH值、总碱度、水质分层等突变),对虾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就会出现应激性对虾游塘。
处理建议:在环境剧烈变化发生时,使用抗激1 号减少对虾的应激反应,预防游塘现象。
2、缺氧游塘
当水体中溶氧不足时,对虾便会成群结队地浮游到溶解氧较多的水面呼吸氧气,此种现象为缺氧游塘(俗称浮头)。当池水的透明度小于20厘米或者因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吃光了浮游植物而使水的透明度大于 100厘米时,或水质败坏、水色白浊时,或当水温高、低气压、连续阴雨天、夜间闷热无风等天气时,均较易引起缺氧游塘。
处理建议:如果对虾浮头游塘,应该打开增氧机进行增氧。还可以向池内灌注新鲜水或用喷灌机喷水增氧。
3、pH高游塘
这种游塘一般发生在下午,当PH值大于 10时,对虾的鳃组织就会遭受破坏,导致对虾游塘窒息。另外,pH过高也会伴随着氨氮毒性的增加,氨氮的毒性是随着温度的升高、 pH的升高而毒性增强的,pH每升高 1,氨氮的毒性就增加10倍,因此 pH过高引起的游塘往往也伴随着氨氮中毒。
处理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应每天坚持监测池塘水质pH值两次(上午 6-7:00;下午5-6点),了解水体 pH值每天的变化。当pH过高时可通过加换新水或向水体提供一些碳源来调节。
4、底质恶化引起的游塘
在高密度养虾池养殖中后期,特别是连年养虾又未能彻底清淤的老化虾池,伴着投饵的增多,虾类残饵、粪便和浮游生物尸体不断聚集于池底,导致底质恶化,氨氮、亚硝酸氮、硫化氢等有害指标浓度超标,对虾为了回避恶劣的底质环境而游到水中上层来。这种游塘无明显的规律性,既有群游也有散游,在水面或水中上层都可能存在,严重时会引起对虾大量死亡。
处理建议:首先要进行改底解毒,减少塘口中的有毒物质,对虾本身要进行补钙、抗应激和补充体质的处理,外源河水质好的条件下可以进行换水处理。及时向塘口泼洒芽孢杆菌等菌种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平衡。
5、疾病性游塘
这类主要是由于弧菌、病毒等一系列有害菌、病毒致患病引起游塘,这种是最严重,也是死亡最快速的,一般会有白便、空肠空胃等现象伴随发生。
处理建议:应紧密观察,仔细检查病虾,确诊后对症下药,以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6、生理性游塘
每逢初一和十五,月圆月缺,潮涨潮落时,对虾会随着潮汐的变化规律而活动频繁。这种游塘不很强烈,具有一定的周期和习惯性,同时出现蜕壳现象。此类游塘属于生理性游塘,一般无害,但正处于脱壳期,应防止因溶解氧不足致使对虾发病。
处理建议:在游池时排水30厘米以上,快速加水复位,同时停止投料,促进对虾同步脱壳,促进生长;开动增氧机增氧,使用化学增氧剂确保池水有充足溶解氧。
7、饥饿游塘
这个主要是由于投料不足而导致对虾摄食不足,饥饿引起的游塘。大量的对虾会沿池边绕池环游,对虾肠内食物缺乏 ,当往塘边投些饵料时,还会有许多虾摄食。
处理建议:养殖前期肥水工作一定要做好,中期可以定期的向塘口泼洒卵囊藻藻种和菌种,用来维持塘口的肥度,养虾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料台的吃食情况,可以根据料台反应的现象进行加料或者减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