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穗期虫害能吃掉三成收成?
老张头上个月蹲在玉米地直拍大腿:"眼瞅着棒子要灌浆,叶子咋突然黄了一片?"扒开苞叶一看,玉米螟幼虫正啃着籽粒呢!农技站的人说,抽穗期防治不及时,至少减产30%。咱今天就唠唠这关键20天该怎么打药。

三类虫害专挑嫩穗啃
玉米螟这货最烦人,幼虫钻进穗轴里开自助餐。山东试验田数据显示,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复配,三天死虫率超95%。不过得注意,药液要喷到穗丝基部才有用。
蚜虫大军更狡猾,躲在苞叶里吸汁液。河北农户用22%噻虫嗪悬浮剂,配合无人机飞防,每亩省了15元人工费。记住:蚜虫爆发时加喷叶背,跟洗头搓泡沫似的仔细。
草地贪夜蛾是近年新祸害,幼虫一晚能啃光整片叶子。广西植保站推荐14%氯虫·高氯氟微囊悬浮剂,持效期长达20天。这药跟胶囊似的缓慢释放,专治大龄幼虫。

黄金用药时间表
发育阶段 | 推荐农药 | 注意事项 | 亩成本 |
---|---|---|---|
大喇叭口 | 5%阿维菌素乳油 | 重点喷心叶 | 8元 |
抽雄初期 | 20%氯虫苯甲酰胺 | 避开上午授粉时段 | 12元 |
授粉结束 | 40%溴氰·噻虫嗪 | 加0.1%有机硅增效剂 | 15元 |
(数据来源:2025年全国植保技术交流会)
重点说说授粉后三天这个窗口期:江苏农户老周用无人机喷施苏云金杆菌+甲维盐,既灭了虫卵又促进灌浆,每亩多收200斤。这法子比单用化学农药省30%成本。
生物防治三大绝招
- 赤眼蜂敢死队:每亩放3万头,专吃玉米螟卵。河南试验田显示,持续三年使用可减少农药60%
- 白僵菌烟弹:傍晚点燃菌粉弹,孢子随烟扩散。湖南茶陵县用这招,防效达89%
- 性诱捕器阵:田边每50米挂1个,雄虫自投罗网。安徽农户组合使用,虫口密度降70%
三大烧钱误区要避开
误区一:见虫就下猛药
上周李婶把吡虫啉浓度调高两倍,结果玉米棒子长满锈斑。记住:抽穗期药剂浓度要比苗期降20%

误区二:阴雨天强行作业
老王头冒雨打药,50亩地白花了600元。露水未干或空气湿度超80%时,药液会顺水珠流走
误区三:农药肥料一锅炖
把尿素和杀虫剂混用,就像可乐配薄荷糖——产生药害。江苏泗洪县去年因此损失了2000亩玉米
老把式说句实在话
种了二十年玉米,我悟出个理:七分防三分治。现在我家用"三三制":

- 抽雄前三天用生物农药打底
- 授粉结束立即上化学药剂补刀
- 灌浆期全靠天敌控场
去年试种的新品种,整个抽穗期只打了2次药,比邻居少花300元/亩,穗腐病还少了八成。要我说,防虫就像带娃,不能等哭了才喂奶,得提前把奶粉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