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新手最常踩的坑说个真实笑话:去年有个大学生村官,把乙唑醇当叶面肥使,结果把整棚辣椒喷成了"秃头"。这里列三个要命的误区:误区一:病斑越多药越浓其实病菌早在病斑出...

你发现没?地里那些蔫头耷脑的黄瓜叶子,就跟得了"皮肤病"似的长满白毛。新手遇到这种情况,十个有八个会病急乱投医——有人拿"新手如何快速涨粉"的套路往农药上套,结果钱花了病更重。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说,乙唑醇和多菌灵这对黄金搭档到底能治啥不能治啥。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这俩药到底能治啥病?

先说个冷知识:去年山东大棚户老张的番茄,因为错把早疫病当灰霉病治,直接赔了7万块。​乙唑醇专治高等真菌惹的祸,比如:

  • 白粉病(黄瓜、草莓、葡萄身上那层白霜)
  • 锈病(小麦叶子上的铁锈斑)
  • • 靶斑病(苹果叶子上的"靶心"图案)

多菌灵是低等真菌的天敌,专收拾:

  • • 根腐病(西红柿突然整株蔫吧)
  • • 枯萎病(西瓜藤蔓发黑流脓)
  • • 炭疽病(辣椒果实长黑斑)

举个真实案例:河北老李的葡萄园,叶子上白毛越长越多,以为是白粉病狂打多菌灵,结果越打越严重。后来农技站一看,根本是霜霉病——这病得用代森锰锌才管用。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用错药有多可怕?

去年植保站统计了个吓人数据:63%的药害事件都是混用农药惹的祸。这里有三条保命法则:

第一,温度定生死
多菌灵超过35℃就会"自爆",去年河南老王家大棚里温度计显示38℃,打完药第二天叶子全焦边。现在他逢人就念叨:"看天气预报比看股票还重要!"

第二,复配有门道
乙唑醇和多菌灵2:3混用治灰霉病确实好使,但得讲究先来后到。就跟炒菜先放肉还是先放菜似的——得先喷多菌灵,隔五天再上乙唑醇,不然就跟白酒兑雪碧似的,看着热闹实则伤身。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第三,浓度要命门
以25%乙唑醇悬浮剂为例:

  • 防治白粉病:3000倍稀释(1克药兑3公斤水)
  • 预防锈病:5000倍稀释(别心疼,薄喷勤打才有效)
    要是手抖多倒了半瓶盖,等着瞧吧,叶子准给你表演"焦边舞"。

那这俩药能混用吗?

这个问题去年在植保交流会上吵翻了天。个人觉得,混合用药这事儿就像炒菜放盐——得看食材下料。比如治黄瓜霜霉病,单用多菌灵效果只有45%,但要是加上乙唑醇,防效能蹿到78%。不过得注意几个雷区:

  1. 酸碱度要调和
    多菌灵是偏酸性的,跟碱性农药混用会产生絮状物。去年云南的香蕉种植户就因为往药箱里倒了洗衣粉,结果把价值2000块的农药全毁了。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2. 时机就是金钱
    开花期绝对不能用乙唑醇,会把花粉"烧"坏。山东的苹果种植户老刘,去年在盛花期打药,直接导致坐果率暴跌60%。

  3. 残留要人命
    多菌灵在草莓上的安全间隔期是14天,但很多新手等不及。浙江有个采摘园,因为提前3天打药,被检测出农残超标,赔了游客8万医疗费。


新手最常踩的坑

说个真实笑话:去年有个大学生村官,把乙唑醇当叶面肥使,结果把整棚辣椒喷成了"秃头"。这里列三个要命的误区: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误区一:病斑越多药越浓
其实病菌早在病斑出现前7天就入侵了,等看到白毛再打药已经晚了。正确的做法是看天气预报——连续阴雨天后必打预防药。

误区二:药液越透越好
有人非要把叶子喷到滴水才罢休,其实叶背均匀挂雾就行。实测数据显示,过量喷药会让防效降低23%,纯粹是浪费。

误区三:万能神药心态
见过最离谱的,有人用这俩药治病毒病(比如番茄黄化曲叶病),结果把整棚番茄都治死了。记住,病毒病得靠防虫网+抗病品种,农药根本不顶用。

乙唑醇和多菌灵能治哪些作物 绝症 ?

小编观点:最近下乡发现个怪现象——越是用药多的农户,病害反而越严重。后来想明白了,农药就跟抗生素似的,用对了是救星,用错了是催命符。现在种地,拼的不是谁更舍得买药,而是谁更会看天看地看庄稼。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26121.html"
上一篇 西葫芦农药残留真的会吃出毛病吗?
下一篇 农药桶里的隐形推手?有机硅助剂竟让除草效果翻倍,这些禁忌搭配90%农户不知道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