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插下去的秧苗就被杂草盖得严严实实,你是不是急得直冒汗?特别是看到田里那些长得跟水稻一模一样的秧子草,新手根本分不清敌我。去年村头老李家就闹了大笑话,把除草剂当叶面肥喷,结果杂草没死,秧苗倒了一片。新手如何快速除杂草咱不敢打包票,但对付秧子草这事儿,还真有几个绝招得说道说道。

先得弄明白,秧子草可不是单一种类。上个月帮邻村张家看田,老张非说田里全是稗草,结果蹲下一看——好家伙!水竹叶、鸭舌草、双穗雀稗全凑齐了。这里划重点:叶子中间带白纹的是稗草,茎节发红的是千金子。特别是水竹叶这玩意儿,根茎能在土里藏三年不死,光打叶面就跟挠痒痒似的。
眼下市面上的除草剂分三大门派:芽前封闭型、苗后触杀型、内吸传导型。先说最常用的氰氟草酯,这药对付千金子确实管用,可要是田里有马唐混着长,那就抓瞎了。去年王哥家稻田就是吃了这个亏,打完药一周千金子蔫了,马唐反而长得更欢实。这时候就得氰氟草酯+恶唑酰草胺双剑合璧,不过得注意,这两种药必须间隔5天用。
说到双草醚,这药可是把双刃剑。对稗草、莎草特效,但遇上高温天就容易出药害。上个月李婶家秧苗刚打完药,第二天就碰上34度高温,结果稻叶全卷成筒状。这里要记住:气温超28度就得减半用量,下午四点后打药最稳妥。还有个偏方——打药前灌深水能降低药害风险,实测有效。

现在肯定有人要问:杂草太密打药不管用咋办?去年遇到过这种情况,陈叔家田里稗草长得比稻子还高。这时候就得先人工拔除大草,再打二氯喹啉酸。重点来了:拔草得带根挖,留个茬子第二天就能冒新芽。打完药记得保水5天,水深不能淹过秧苗心叶。
这些坑千万要避开:
- 图便宜买小厂药(含量不足反而培养超级杂草)
- 多种农药胡乱混用(轻则失效重则烧苗)
- 重复使用同种药剂(三年必出抗性杂草)
- 不看天气闷头打药(雨天打药等于白扔钱)
最近发现个野路子——在田埂撒草木灰。江苏盐城的农户实测,连续三年撒灰的地块,秧子草少了六成。要我说啊,除草这事儿就跟治病似的,预防永远比治疗划算。那些看着费事的土办法,有时候比新农药还管用,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