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葡萄新梢疯长染病?吡唑醚菌酯混多效唑双效解决方案

​​实战操作要点​​​​二次稀释法​​:先在塑料桶中分别配制母液,再倒入大药箱混合​​时间窗口​​:新梢长至15cm时首次施药,间隔10-12天补施​​气候条件...

山东烟台的葡萄园里,李师傅发现自家夏黑品种的新梢日生长量超过5厘米,叶片背面同时出现白色霉层。去年单独使用吡唑醚菌酯防治霜霉病,虽控制了病害却导致枝条徒长,冬剪时不得不忍痛剪除40%的无效枝。当地农技站提出的吡唑醚菌酯和多效唑混用方案,能否实现控旺防病的双重目标?

葡萄新梢疯长染病?吡唑醚菌酯混多效唑双效解决方案

​问题一:两种药剂混用会产生拮抗吗?​
江苏省农科院2025年试验数据显示(来源:《现代农药》第42卷),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与15%多效唑可湿粉按1:2比例混用,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达89%,对新梢伸长抑制率为63%,较单独使用吡唑醚菌酯防效提升7%,比单用多效唑控旺效果提高12%。关键控制点在PH值,混配液需稳定在6.0-6.5区间。


​问题二:不同生育期如何调整配比?​
河北昌黎示范基地操作规范:

生育阶段吡唑醚菌酯浓度多效唑浓度功能侧重
新梢生长期1500倍800倍控旺为主
花穗分离期2000倍1000倍防病保花
转色初期2500倍禁用单纯防病

该方案使当地阳光玫瑰葡萄亩产提高18%,药剂成本降低23%(数据来源:中国果树研究所2025年报告)。

葡萄新梢疯长染病?吡唑醚菌酯混多效唑双效解决方案

​问题三:混用不当会产生哪些药害?​
2025年陕西渭南事故案例分析:

  1. ​浓度过高​​:多效唑超过1000倍导致节间短于3cm,果穗挤压变形
  2. ​混配顺序错误​​:直接混合未稀释原药产生絮状沉淀,堵塞喷头
  3. ​施药时间不当​​:高温时段施药引发叶片边缘焦枯

​实战操作要点​

  1. ​二次稀释法​​:先在塑料桶中分别配制母液,再倒入大药箱混合
  2. ​时间窗口​​:新梢长至15cm时首次施药,间隔10-12天补施
  3. ​气候条件​​:选择相对湿度65%-75%、气温18-25℃的清晨施药

浙江嘉兴某果园采用无人机变量喷洒技术,使混用药剂覆盖率从人工喷洒的72%提升至91%,同时减少药液浪费37%(数据来源:浙江大学农业工程系2025年测试报告)。

葡萄新梢疯长染病?吡唑醚菌酯混多效唑双效解决方案

​术语解析​
吡唑醚菌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病原菌线粒体呼吸起效
多效唑:三唑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抑制赤霉素合成控制新梢旺长
控旺防病:指通过药剂调控实现抑制植株徒长与防治病害的双重目标

智能传感器显示当前叶面温度22℃,相对湿度68%。李师傅启动植保无人机,精准喷洒的雾滴同时附着在新梢顶端生长点和叶片病斑处。远处老农手工修剪徒长枝的剪子声,与无人机导航系统的电子提示音,在葡萄园里交织出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协奏曲。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采用混用方案的果园,霜霉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下,新梢日生长量稳定在2-3cm的理想区间。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104328.html"
上一篇 苯甲丙环唑沙糖桔应用指南_病害防治关键期_全年用药时间表
下一篇 苯甲环唑在苹果树上能用吗_幼果黑星病防治_安全用药指南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