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今日霜降,一朝秋暮露成霜
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8个节气——霜降
这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乍暖还寒
枫叶纷飞
登高赏菊
每年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斗指巳气啸,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
一夜寒秋,大地披霜,万物苍茫一如鬓颜白发的老人。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因为霜降,植被草木的颜色也变得丰富起来,漫步山林间,目光所及,色彩层叠多变,每一片饱经风霜的叶子,都染上了暮秋的深沉和优雅,这应该也是一年之中最美的节气,宛如夕阳人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之霜降
霜降,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周语》曰:驷见而陨霜。
此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
多吃润肺食物防秋燥
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
霜降亦有“三候”
一候豺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意思是说豺狼开始大量捕猎
吃不完的放着就像是在祭兽
此刻花草、树叶枯黄掉落
蜇虫在洞中不动不食进入冬眠
霜降吃食
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正如民间有句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
随着现代人对健康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肉贴膘的食补不再流行,已经开始流行“轻进补”,意思就是在保证吸收营养的同时,避免发胖,那么到底该怎么“轻进补”呢?
藏书羊肉
在霜降这个时候,藏书镇的农忙已经接近尾声,村民们就开始经营起远近闻名的藏书羊肉了。老苏州人喜欢来一碗羊肉面,热气腾腾的面上放着几块鲜嫩的白切羊肉,再撒上几根刚长出来的本地香蒜叶子,那一口的滋味,当真是鲜的浑身汗毛都立起来了。
莲藕
俗话说,莲藕一身宝,秋藕最补人。秋季天气干燥,应该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莲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常吃能预防感冒、保养心血管,同时还能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此外还有润肺养血之效。
经霜打过的“矮脚青”
“矮脚青”烧起来很简单,洗净,切一下,放在锅里面翻炒一番,上调料就可以出锅了。吃在嘴里,甘甜多汁,真应了那句老话:霜打的青菜赛羊肉。
柿子
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其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至2倍左右。正如一句民谚: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霜降吃柿子,还有一层意思是因为柿子做成柿饼时,表面会结一层霜,如秋霜降于柿上,染了柿霜的柿饼则是民间药食同源的治愈系美食。
霜降说“霜”
晴朗的秋夜,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多,而温度骤降,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凝结在植物上,形成了霜。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有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关于霜的典故还有很多,如司霜青女,履霜思亲,白雁有信,拒霜花开……
飞霜青女
霜降是一个拥有神仙姐姐的节气。此女名叫吴洁,又名青女,据说是砍桂树的那位吴刚的妹妹,掌管霜雪的女神。
《淮南子·天文训》有云:“至秋三月,地气不藏,乃收其杀,百虫蛰伏,静居闭户,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天神,青霄玉女,主霜雪也。”
这年九月十四日,她下凡来到人间,站在青要山中心最高峰上,手抚一把七弦琴,清音徐出,霜粉雪花随着颤动的琴弦飘然而下,洒在大地上。霜冻雪封,掩埋掉世间一切不洁。
许是始终与寒冷为伴,青女的形象满是肃杀之气,矫情的文人在其中起了不少作用。因为不喜草木摇落,他们就把罪名怪到青女头上。
寒山诗云,“屡见枯杨荑,常遭青女杀”。张先《南乡子》词曰,“血色轻罗碎折裙。百卉已随霜女妒,东君。暗折双花借小春”。无端还添个“妒”名,好像是青女嫉妒百花艳色,非要让霜降大地。姚鼐诗:“今年青女慵司令,九日黄花未吐枝。”菊花没开也是青女的错。多情的纳兰性德也不放过她:“霜讯下银塘,并作新凉,奈他青女忒轻狂。”
还是李商隐的诗流传最广,《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青女和嫦娥都不怕寒冷,跑到月宫里去比较彼此的容颜。
青女也是周迅在《夜宴》里的名字,一个独恋太子的痴女。她有一双孩童般不染尘埃的眼睛,拥有纯澈如夜空的颜色,青绿衣衫,红花翠影,美如画卷。毒发身亡时,周迅用沙哑的嗓音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她明知太子不爱她,却仍愿一生痴恋。
白雁有信
《浔阳记》云:“庐山顶上有池,水池中有三石雁,霜落则飞于此山。”大雁是守时的,沈括《梦溪笔谈》还有一则:“北方有白雁,似雁而小,色白,秋深则来。白雁至则霜降,河北人谓之‘霜信’,杜甫诗云:‘故国霜前白雁来’,即此也。”
据胡道静考证,白雁不是一般的大雁,而是另一种叫“雪雁”的品种。
金人元好问与大雁的渊源最深。在他15岁赴试并州途中,曾碰到一个捕雁之人,向他讲述了一个故事,“早晨捕获一只雁,被我猎杀,不曾想,竟有一只脱网之雁悲鸣不能去,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感念大雁有情,向捕雁者买了这两只大雁,将它们合葬在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雁丘”。开篇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鸣悲的不止大雁,还有霜钟。《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丰山有九口钟,霜降而鸣。
这又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不过意境倒是辽阔深沉。汉王褒《九日从驾》诗:“律改三秋节,气应九钟霜。”晋郭璞《九钟》诗:“九钟将鸣,凌霜乃落,气之相应,触感而作。”
渺渺飞霜夜,寥寥远岫钟,这就是“霜鸣”。郑刚中说:“酒凭孤枕聊成寐,寒入霜钟更觉清”。陆游说:“肠断市桥月笛,灯院霜钟”。
还是李白旷达,他在山中听蜀僧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听了蜀僧的琴声,心中畅快,如遇知音。余声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不觉天色将晚,秋云重重。时间过得真快。
履霜思亲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露以润草,霜以杀木。
《诗经·魏风·葛屦》诗云:“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葛屦是葛丝编的草鞋,履霜而知寒,因此才有乐府琴曲《履霜操》。
《履霜操》传为尹吉甫之子,伯奇所作。伯奇无罪,而尹吉甫听信了后妻谗言,疑其不孝,把伯奇赶出门。伯奇采芰荷为衣,采萍花而食,清早履霜而自伤,援琴而鼓之:“履朝霜兮采晨寒,考不明其心兮听谗言。孤恩别离兮催肺肝。何辜皇天兮遭斯愆,痛殁不同兮恩有偏,谁说顾兮知我冤”。曲终,投河而死。
北宋范仲淹一生只弹奏此曲,人称范履霜。
《诗经》里,人们更熟悉的仍然是《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是芦苇,“平波不尽蒹葭远,清霜半落沙痕浅,烟树晚微茫,孤鸿下夕阳”;“蒹葭淅沥含秋雾,橘釉玲珑透夕阳”;“霜落蒹葭白,山昏寒露生”。霜、露、水、蒹葭合在一起,是独属秋天的景色。
在鄞州做过县令的王安石曾言,“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说的也是霜降以后景象。浦溆指水边,宵露珠零,风刀碎剪,可怜青青草,绵绵思远道。
独怜曹禺笔下名叫陈白露的女子。她是属于夜晚的精灵,高级交际花,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巨商富贾身边,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直到青梅竹马的恋人将她唤醒,但她却做不出任何改变。剧作家说,“习惯,自己所习惯的生活方式,是最狠心的桎梏,即使怎样地羡慕自由,怎样憧憬着情爱里伟大的牺牲,也难以飞出自己生活的狭之笼”。于是,只属于夜晚的白露只能悄然无声地湮没于黑夜,当日出太阳升起时,她就消失不见了。
霜降风物
“一朝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肃而凝,露结为霜,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秋的意蕴也更具一番难以尽述的风情。
“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沉浸在缱绻的歌谣里,感受秋意日渐深浓,望一池秋水,几痕鸿影,观数处初霜,一抹秋红,在晚秋里走走吧,看看深秋风物,品味诗意年景......
桂花蜜
秋日腌渍桂花蜜是一项传统。采集一些做成桂花蜜,酿琥珀酒。挑拣、筛尘、晾晒。这些花几场雨就谢了,做成糖桂花才是最好的归宿。
用最轻柔的动作将花瓣与花梗分离,指尖仍不免粘上潮湿的花汁,汁液渐渐氧化发黄,变成指缝里的污泥。花渍与茶一样,千筛万选、耐心封存,只为将四季的美好,长久地保存下来。
枫叶
霜降时节,空气中弥漫着金色的肃杀味道。「寒露百花凋,霜降百草枯」,霜虽「杀百草」,但它却为这本已绚烂的红叶,添了一份神秘与娇媚。
深秋,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时节,登山赏红叶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必修课。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之红叶的美色,并不比春夏之花逊色,傲寒而立的姿态似乎如一个个倔强的少女,清冷疏离却难掩靓丽容颜。
天地的色彩在枫叶的身上得到最极致的释放,这血一般的红艳,便好似秋与冬的红色警戒线。此时,便很想让时间静止,让这最美的时光永远留存。
白霜遇红叶而凝,这便是自然赋予秋的告别礼吧!
黑砂炒栗
深秋一来,街头巷尾,炒栗子的小贩们又忙活起来。
家门口炒栗子的大哥,拿着铁铲翻动着黑砂,下面的炉火烧得正旺,饱满的栗子耐不住高温,时不时把棕色的外壳冲破。
《燕京岁时记》中就曾写道:「十月以后,则有栗子、白薯等物。栗子来时用黑砂炒熟,甘美异常。青灯诵读之余,剥而食之,颇有味外之味。」这栗子,被药王孙思邈称为「肾之果」,它味甘,性温,能够养胃健脾,补肾活血,算是滋补又美味的大众宠儿。
这剥栗子也是门技术活,我因为对栗子君爱得热烈,所以曾特意钻研剥栗子大法。上学时每每剥出完整的栗子,总会拿到小伙伴面前炫耀一番。
时光荏苒,与小伙伴一起剥栗子聊八卦的大学时光一去不复返,但当触摸到这栗子的温热时,还是会在心底留下些许的慰藉。
轻霜一场 归家添衣
霜,降。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的简单结合,却远远不止是一种气候现象,它背后的百般思量与万千风景,确实只有经历过风霜的人才懂。
为故人送寒衣,为亲人添新装
扫墓,是古代的霜降的重要活动。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
寒衣节,也称“祭祖节”、“冥阴节”等,来源于周朝的腊祭日,这天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而时间恰好在农历十月一日,清《帝京岁时纪胜》有具体提到“寒衣节”时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于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直到今日,有些保留着“寒衣节”传统的地方,人们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还要给生者添衣。哪怕此时天气还暖和,也要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试穿一下,图个吉利。也许在他们心中,添的不是一件衣服,而是对岁月的回望和期许。
菊:不必与牡丹、芍药等视齐观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昔日富贵人家,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或者搭起菊花塔。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持螯把酒,赏菊吟诗,好不风雅。
李渔偏偏要与世人相反,他在《闲情偶寄》中说到“则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人美之而归功于天,使与不费辛勤之牡丹、芍药齐观等视,不几恩怨不分,而公私少辨乎?”意思就是菊花的美并不是大自然造就的,而是靠人雕琢出来的,以此和其他花卉媲美,有失公允。
这点我也深以为然,园林深宅里培育的名花,犹如舞台上的美人,终究没有疏篱间的野菊来得清新可人,其实晚秋时节,山村乡野偶尔邂逅的一簇黄花,寂寞地开,寂寞地谢,却才是投入你心间的怦然。
黄山余脉间,贡菊正铺陈遍野,同样的金黄延绵,却保持了冷静隐忍的温度,它不会炙痛你的眼,只是轻易沁入你的心。在武陵村的大叔家,普通的玻璃杯,投入几颗干菊后,倒进沸水,一朵朵淡黄色花便盛开如初醒的婴儿,将自己蜷曲的身体渐渐打开,画面安宁而惬意。抿一小口,微微苦涩中透着的清甜,像是饮进了大半个秋天。
毕竟已到秋末,择一处他乡,煮一壶老酒,收集起关于温暖的一切,床前的月光把醉眼人骗了,低头就是万水千山。
2、一首表达身心俱疲的诗?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秋暮遣怀
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 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 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 不如归去卧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讨。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书愤五首·其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垢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出自《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消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清衫湿。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
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无题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遣悲怀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
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
水江
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 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 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 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 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 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 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 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 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 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 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 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 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 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 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 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 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 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 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 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 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 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 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 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 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 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 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 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 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 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 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些身处乱世,或者到了晚年的诗人的作品,很多都弥漫着悲凉的气息。
比如李清照、李煜、李白、杜甫、辛弃疾、陆游、李商隐等等……
哦!
说到杜甫,《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的作品其实很多都符合题主的要求。
比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其余的还有好多好多好多好多 我写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