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桑园中,常用的杀菌剂包括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波尔多液、井冈霉素等。
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如炭疽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使用方法为将多菌灵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喷施在桑叶上。
甲基托布津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对桑叶的白粉病、炭疽病、赤霉病等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使用方法为将甲基托布津溶解于水中,按照一定比例喷施在桑叶上。
波尔多液是一种无机铜素杀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多种病害,如霜霉病、炭疽病、褐斑病等。使用方法为将波尔多液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喷施在桑叶上。
井冈霉素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的杀菌剂,对防治白粉病、锈病、枯萎病等有良好的效果。使用方法为将井冈霉素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喷施在桑叶上。
需要注意的是,杀菌剂的使用应当遵循适量、合理、科学的原则,根据桑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和频率进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杀菌效果。同时,还应当注意
2、甲霜恶霉灵与什么农药可混配?甲霜恶霉灵可混配的药剂有很多如春雷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甲霜恶霉灵、多菌灵、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甲托、嘧菌酯、硫酸锌、噻唑锌、乙.蒜素等都可以。 ?甲霜恶霉灵 不能和有机磷农药、碱性农药混用,与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毒死蜱等)混用不当会起火,与碱性农药混用会失去药效。
甲霜恶霉灵与其他药剂混用,要先在容器中加水,再加氯溴异氰尿酸进行稀释,然后把已经稀释过的药剂,加入到稀释过甲霜恶霉灵的溶液中进行混用。混配顺序不当的话,药剂可能会直接在喷雾器内着火,严重的甚至发生爆炸。一定要注意!
3、玉米赤霉病和褐斑病怎么治?玉米赤霉病也叫穗染病,端部变为紫红色,有时籽粒间生有粉红色至灰白色菌丝,病粒失去光泽,不饱满,发芽率降低,播后易烂种。
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玉米品种,并改善耕作制度。
2、轮作换茬;适当调节播种期,尽可能使该病发生的高峰期,即玉米孕穗至抽穗期,不要与雨季相遇。
3、加强田间管理。于玉米拔节或孕穗期增施磷钾肥,配合氮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在发病后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湿气滞留。
4、必要时往穗部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每亩用药50~75毫升,对水75~100升或用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悬浮剂700~8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
5、在干旱缺水地区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克制成药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点心叶,同时可混入杀螟丹粉剂等杀虫剂兼防螟虫。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生严重且较快的一种玉米病害,重者可引起毁种,在全国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其中在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危害较重,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
农业防治
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选用抗病品种,实行3年以上轮作。栽植密度适当稀植(大穗品种3500株/亩,耐密品种也不超过5000株/亩),提高田间通透性。
2、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叶期追施苗肥,追施尿素(或氮、磷、钾复合肥)10~15公斤/亩,发现病害,应立即追肥,注意氮、磷、钾肥搭配。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适时追肥、中耕锄草,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力。
药剂防治
1、提早预防:在玉米4~5片叶期,每667平方米用25%的粉锈宁1000倍液或25%戊唑醇1500倍液叶面喷雾,可预防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2、及时防治:玉米初发病时立即用25%的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茎叶或用防治真菌类药剂进行喷洒。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可在药液中适当加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磷酸二铵水溶液(原文的尿素和后面追施速效氮肥是矛盾的)、蓝色晶典多元微肥、壮汉液肥等,结合追施速效肥料,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且促进玉米健壮,提高玉米抗病能力。根据多雨的气候特点,喷杀菌药剂应2~3次,间隔7天左右,喷后6小时内如下雨应雨后补喷。
4、国光多菌灵50%兑水比例月季?在瓶中放入一定量的“多菌灵”,再加入该农药500倍量的水,摇晃均匀即可。
农药稀释倍数是指稀释用的水是农药的重量(固体)或体积(液体)倍数。
比如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配制500倍液,水的用量就是农药量的500倍,计算公式就是:100克×500=50000克=50公斤。
扩展资料:
多菌灵使用注意事项:
(1)与硫磺、混合氨基酸铜·锌·锰·镁、代森锰锌、代森铵、福美双、福美锌、五氯硝基苯、丙硫多菌灵、菌核净、溴菌清、乙霉威、井冈霉素等有混配剂;与敌磺钠、代森锰锌、百菌清、武夷菌素等能混用。
不能与强碱性药剂或含铜药剂混用,应与其他药剂轮用。
(2)不要长期单一使用多菌灵,也不能与硫菌灵、苯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同类药剂轮用。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不能采用增加单位面积用药量的方法继续使用,应坚决停用。
(3)剧毒。在阴凉、干燥处贮存。
5、稻田里养有鱼秧苗有虫了用什么药?选用农药严禁使用甲氰菊酯、喹恶硫磷、来福灵、菊马乳油和醚类、菊酯类等对鱼类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可选用扑虱灵、比双灵、杀螟松、杀虫双、乐斯本、灭幼脲、生物Bt、稻瘟灵、多菌灵、叶枯灵、三环唑等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交替使用叶枯灵和叶青双、多菌灵和井冈霉素,综合运用混配和兼治技术,以减轻病虫抗药性。
控制用药量药量不宜过大,以免毒害鱼类。每次每亩用药量,25%扑虱灵为20~25克,80%比双灵为35克,50%杀螟松乳油为25~30毫升,18%杀虫双水剂为200~300毫升,生物Bt菌粉为50克,50%稻丰散乳油为100~150克,20%三环唑为75~100克。
安全施药养鱼稻田安全施药方法有:深水施药,将稻田中水层加深至7~10厘米后喷药;排水施药,将稻田的水放掉,使鱼集中到鱼坑中后施药,农药毒性过后加水至正常深度;分段施药,将鱼赶到稻田的某一段,在另一段稻田施药,隔天再将鱼赶到已施药的田段,在未施药的田段中施药;隔时施药,将生育期不同的水稻品种栽植到同一稻田中,根据水稻生育期的不同自然错开施药时间,使鱼安全。
适时施药投放鱼苗苗种前,对水稻秧苗和移栽后的幼苗施药一次。具有内吸作用的杀菌剂,在水稻发病初期施用;易溶解的扑虱灵、杀螟松、稻丰散等,在害虫盛发期施用;三环唑等持效期长的农药,在水稻抽穗前施用。适当放宽某些害虫的防治指标,推迟防治适期。稻飞虱的防治指标,可放宽到每亩25万~30万头,以减少防治次数。在上午9时或下午4时施药,粉剂农药宜在上午施用,水剂、乳油农药宜在下午施用。施药后发现鱼有中毒症状,应立即加注新水或边灌边排水,缓解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