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育优良菌种
?目前茶对菇菌株很多,如三明真菌研究所选育的茶树菇-1、茶树菇-3、茶树菇-5、江西的AS78.AS982等菌株。我区主要推广即适合市场鲜销又适合干制的茶树菇-3和茶树菇-5。但不论选用哪个菌株,菌种都要求菌丝粗壮、浓白,原种、栽培种料面出现与金针菇一样长出小子实体为正常现象,但若出现菌丝稀疏弱细,吃料不彻底,有杂色斑点或出现黄水等不宜使用。
?2、栽培季节
?茶树菇由于较抗高温,也能耐低温,因此在我区可周年栽培,但不同季节栽培,其产量和质量都不同,所以栽培茶树菇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选择好栽培适期。据各地栽培试验后,以春栽或秋栽适宜,尤其是春栽产量较高。生产上一般安排春季温度升到20℃,秋季温度降至25℃出菇为适。 我区栽培适期春栽为元月-2月制袋,4-5月出菇或9-10月制袋,11-12月出菇。
?3、培养料配方
?1.木屑36.5%,棉子壳36.5%,麦皮或米糠25%,轻质碳酸钙1%,蔗糖1%。
? 2.棉籽壳78%、麦皮或米糠20%、石膏1%、糖0.5%、石灰0.5%。
?4、菌袋制作
?1.根据生产所需的数量按以上配方进行配料。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虫害,拌料要均匀一致,棉子壳可提前预湿,培养料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选用规格17cm×35cm×0.05cm低压聚乙稀塑料袋,每袋装干料0.35kg左右,高度14-15cm,装料松紧适度,中间要预留一直径2~2.5cm、深度8~10cm的接种孔洞,整平料面,及时套上颈圈并塞好棉塞(也可用麻绳、编织线扎紧),然后进行常压灭菌。一般在4小时内将温度加到100℃,保持10-14小时。茶树菇抗杂菌能力较弱,因此灭菌要彻底,制作过程要严防菌袋刺、磨穿孔,以防杂菌污染。为防菌袋刺破,也可采用“双菌袋”法(两个塑料袋套在一起)制作培养袋。
? 2.培养料经灭菌后,待料温降至30℃以下方可接种。接种箱或接种室应消毒完全,接种量为每瓶(袋)接30-40袋,接种时应将一部分菌种接入装袋时预留的孔洞内,一部分留在料表面,可加速发菌和菌丝封面。接种后要避光培养。茶树菇菌丝恢复吃料慢,且易发生杂菌虫害,因此接种后要注意培养室清洁、干燥和通风换气,防止高低温的影响,促进菌丝均匀生产。并经常检查,如有发现杂菌污染的菌袋,要及时搬出处理,防上扩散蔓延。一般接种后30-40天菌丝即可长满菌袋。
2、原神苗圃种子怎么种?一、育苗
1.种子或扦插苗处理
种子育苗时,播种前用em菌液200-300倍稀释液拌种,用量以拌匀即可;扦插苗严禁药剂浸蘸,扦插育苗时,用益富源em菌液300-500倍稀释液浸蘸扦插苗底部。
2.育苗床与育苗基质处理
苗床育苗时,播种或扦插前,施用em菌液发酵有机肥作基肥,用量为100-300公斤/亩,施肥后使用em菌液500倍稀释液灌透苗床,若施用普通有机肥作基肥时,用em菌液300倍稀释液灌透苗床。
采用营养钵或育苗盘育苗时,播种或育苗前,将益富源em菌液原液有机肥与土壤1:1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放置2-4周),再与土壤3:7的比例充分混合放入花盆中。若选用已配好的基质,在装盆前用益富源em菌液300倍稀释液喷洒基质,湿度以60-80%为佳,混匀后装盘。
3.苗期管理
出苗(出芽)后7-10天,以em菌液300-500倍稀释液喷洒幼苗一次。并同时喷洒em菌液防虫液300-500倍稀释液,防止病虫害。
二、移栽或转盆管理
1.栽培圃与盆栽基质处理
移栽前,栽培圃整地时施用益em菌液原液发酵有机肥做基肥,每亩用量100-300公斤,若施用普通有机肥作基肥时,移栽前用益富源em菌液灌根,用量为每亩3-5公斤。
采用盆栽基质时,移栽或转盆前,将em菌液原液有机肥与土壤按1:1的比例充分混合均匀,进行发酵(放置2-4周),再与土壤3:7的比例充分混合放入花盆中。若选用已配好的基质,在装盆前用em菌液300倍稀释液喷洒基质,湿度以60-80%为佳,混匀后装盘。
2.移栽苗处理
移栽时,将移栽苗在益富源em菌液300倍稀释液中浸泡5-10分钟后即可栽种。
转盆时,将苗木带土挖起,栽種后以em菌液300倍稀释液浇灌根部。
三、生长期管理
1.灌根
结合浇水,将em菌液稀释成500倍浇灌根部,也可放入滴灌施肥器内或随水冲施,原液1-2公斤/亩次。可促进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并能有效防治各种浸染性和生理性病害。若苗木长势弱时,可视情况增加灌根次数和使用浓度。高寒地区栽培的花卉增加20%左右菌剂用量;设施反季节栽培适当增加20-30%菌剂用量。对气候变化敏感的花卉增加20-30%菌剂用量。盐碱地、土壤板结地、重茬连作地,增加30%菌剂使用量;碱性土壤地(pH值大于7.5以上)增加20%菌剂用量。
2.叶面喷施
每15天左右,每次修剪采摘后,用益富源em菌液500倍稀释液进行一次叶面喷施,可促进光合作用和新陈代谢,使叶片更绿、花更鲜艳。结合喷施em菌液防虫液300-500倍的稀释液,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夏季气候干旱时适当缩短喷洒时间;秋播花卉适当增加10-20%菌剂用量。热带地区适当缩短叶面喷施间隔时间。
四、中耕与除草
中耕是在花卉生长期间疏松植株根际,土壤的工作。通过中耕可切断土壤表面的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可使表土中孔隙增加,多含空气;并可促进土壤中养分分解,有利于根对水分、养分的利用。在阵雨或大量灌水后以及土壤板结时,应予中耕。在苗株基部应浇耕,株行距中可略深。香石竹等浇根植物可避免中耕时切断根系,一般不中耕;植株长大后被覆土面后也不中耕。对不中耕的土面可以覆盖被覆物,如树皮、碎稻麦草等,也可起中耕的作用。
除草的目的是除去田间杂草,不使与种苗争夺水分、养分和阳光。杂草往往还是病虫害的寄主。因此一定要彻底清除,以保证花卉的健康。除草要除早除净,不要等到成灾时再动手,特别要在结子前除清,以免造成草荒。除草方式有多种,可用手锄和机械耕等。近年多施用化学除草剂,如使用得当,可省工、省时。但要注意安全,根据作物的种类正确使用适合的除草剂,对使用的浓度、方法和用药量,要根据说明书。
五、保鲜处理
盆栽观赏以及种植花卉在花苞开放时,用益富源em菌液300-500倍稀释液喷洒植株,有助于花瓣鲜嫩亮泽,延长开花时间。用于切花的花卉,在采收前3-5天,用em菌液100-300倍稀释液喷洒植株,有助于花瓣鲜嫩贮运,延长开花时间。
六、加强科学的日常管理
加强土壤、施肥、浇水等方面的科学管理。施肥和灌水合理得当,会使植株生长健壮,使用有机肥时,一定要充分腐熟,以减少侵染源;若使用无机肥料,一定要注意各元素之间的平衡,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浇水的方法、次数、浇水量和时间均与植物的生 —长发育和抗逆性有关。
3、中药百部可以人工种植吗?百部可用种子繁殖,也可用分株繁殖,利用分株繁殖地下块根长得快,能提前采收。
种子繁殖:用种子繁殖可分春季播种和秋季播种,秋播比春播好,出苗早,出苗率高。
春播北方在4月份左右,南方在3月份左右进行。
育苗分条播和穴播。
条播:按行距6~10厘米开沟,把种子均匀撒人沟土,覆土3~4厘米,播后浇水,用草覆盖苗床,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幼苗高9~12厘米时移栽,按行株距24厘米*18厘米移栽。
在播种育苗时可在畦沟内播种玉米一行。
穴播:按株行距15厘米*24厘米开穴,3厘米深,每穴播种子5-6粒,覆土1.5厘米,盖稻草、麦草或薄膜,每公顷播种量15~22.5千克。
当8~9月采种后,南方立即进行秋播,行距24厘米开3厘米沟,把种子均匀播入沟中,覆土4~5厘米厚,每公顷约用种子30-45千克。
分株繁殖:在春天萌动之前(3月左右)或结合收获时选二年以上的植株,挖出地下根茎,剪除病根,剪残断根,大个的根作药用。
剪大块根时,不能单剪大的块根,上面未膨大的一小段也要剪净。
根茎部不需要的部分也要除去,细小的块根不要剪。
取上部根芽,按大小分成3~5株,每株要有芽2-3个,块根2-3个,作繁殖材料。
在整好的地里按行株距24厘米*18厘米,穴深15~18厘米栽植,使芽和土面垂直,先覆少量土使根部固定,再放少量土肥,覆土,浇水,覆少量上形成隔墒层。
2~3周即出苗。
选择肥沃的、土层深厚的、排水良好的、疏松的砂质壤上种植,地选好后,清理场地、杂草根、大石块,深翻30厘米,耕细,做畦,畦宽120厘米,整平畦面。
4、秕与粃区别?秕和粃都是由小麦加工产生的副产品,但它们有着不同的定义和用途。
秕是指小麦颖果外的硬壳,也就是小麦穗中与谷粒相连的糠秕。秕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少量的蛋白质,通常被用作饲料、燃料或者作为填充材料。 秕还可以被用于生产麦草纸、床垫、编织品等。
粃是指小麦碾出面粉后留下的渣滓,它包含了麦麸和小麦胚芽等。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是一种很好的健康食品原材料。目前,粃被广泛应用于生产面包、饼干、蛋糕等食品,同时也被用于动物饲料、生物质能源等方面。
简而言之,秕主要是小麦穗中的硬壳,被用作饲料和填充材料;粃则是小麦加工过程中碾出面粉后留下的渣滓,被用作食品和饲料等方面。
5、大黄种植技术及亩收益?一、大黄种植技术
1、选地
大黄种植技术首先需要注意选择地块和地块的整理,大黄的习性为喜寒冷害怕热。因此它一般是生活中有一定海拔的山区。
大黄属于深根性的植物,它的主根甚至可以达到土层以下40cm左右,在种植大黄的时候需要经过非连续种植的4到5年的轮作周期。但是他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轮作土豆、油菜、以及豆类植物等等。在种植以后的第一年可以在间隙种植一些玉米、韭菜大豆等等的一些植物。
2、整地
在选择好地块以后,需要对整个地块进行深耕细作,土壤耕的深度在30cm以上,一般为每公顷施入50吨左右的腐熟的厩肥或者是堆肥和土灰,并且深翻埋在土里面中作为基本肥料。
3、土壤要求
大黄的种植对土壤质量的要求不是很的严苛,最适宜种植在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褐色土和沙质的壤土,它比较适合生长在排水性适宜、土层比较深厚,含有丰富的腐殖质褐色土和沙质,另外需要注意粘土是不太适合大黄的生长。
二、大黄的亩收入
如果按统货干货价格平均24元/公斤出售,农户种植的话,除去亩用苗成本2500元/亩、化肥300元/亩、耕地100元/亩、人工种植费200元/亩、农药费300元/亩、采挖人工费100元/亩、人工整理剥皮去头费用100元/亩、晾晒或烘干100元/亩等这些成本,一亩种植成本共计在3700元左右,平均亩产能产生收益在6000元左右。
合作社种植的话,成本也会高一些,大概需要5500的成本,合计平均亩产收益400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