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季四大核心病害与对症药剂
小麦春季病害呈现复合发生特征,需根据病斑特征精准选药:

- 赤霉病(穗部粉红霉层):氰烯菌酯、丙硫菌唑、咪鲜胺锰盐复配方案防效提升25%,其中丙硫菌唑·戊唑醇组合被河南许昌农技站列为优选方案。
- 条锈病(叶片黄褐色条斑):三唑酮、戊唑醇、氟环唑三唑类药剂穿透性强,贵州植保方案明确病叶率达0.5%必须施药。
- 纹枯病/茎基腐病(茎基云纹腐烂):苯醚甲环唑、噻呋酰胺复配甲霜·噁霉灵,可同时防治根腐病,需重点喷洒茎基部。
- 白粉病(叶面白色粉斑):肟菌·戊唑醇复配剂持效期达20天,黄淮海地区建议返青期开始防控。
病害防治对比表:
病害类型 | 特效药剂 | 最佳施药期 | 亩用量参考 |
---|---|---|---|
赤霉病 | 丙硫菌唑 | 扬花初期 | 40%悬浮剂50ml |
条锈病 | 戊唑醇 | 病叶率0.5% | 10%悬浮剂30ml |
纹枯病 | 噻呋酰胺 | 返青期 | 24%悬浮剂20ml |
白粉病 | 氟环唑 | 拔节期 | 12.5%乳油40ml |
二、科学用药三大黄金法则
1. 时间窗口精准把控
- 返青期(日均温≥8℃):主攻纹枯病,此时病菌刚侵染茎基,噻呋酰胺+芸苔素内酯组合可提升杀菌效率30%。
- 拔节孕穗期:条锈病防控关键期,贵州方案要求发现单个发病中心立即50米半径施药。
- 扬花期(4月25日-5月15日):赤霉病需在降雨前24小时完成施药,豫南地区坚持"见花打药"。
2. 增效复配技术要点

- 防病+增产:每30kg药液添加磷酸二氢钾100g+芸苔素内酯10ml,千粒重提升3-5克。
- 杀菌+抗逆:寒潮前24小时加喷胺鲜酯+磷酸二氢钾,可降低冻害损失。
- 禁忌组合:甲基二磺隆除草剂与三唑类杀菌剂混用易致药害,需间隔7天。
3. 施药操作关键细节
- 二次稀释法:先用500ml水溶解药剂,再加至45kg水量,避免沉淀灼叶。
- 雾滴粒径:80-120μm雾滴确保药剂渗透,无人机飞防需控制药液量1.5-2L/亩。
三、难题破解:自问自答
问:戊唑醇能否连续使用?如何避免抗药性?
答:戊唑醇年使用≤3次:
- 返青期用10%悬浮剂30ml/亩,拔节期改用25%乳油20ml/亩
- 已产生抗性区域轮换氟环唑、嘧菌酯,豫南地区推荐丙硫菌唑复配方案。
问:除草剂和杀菌剂能混用吗?
答:存在高风险!甲基二磺隆(防节节麦)与三唑类杀菌剂混用易致药害,许昌农技站建议间隔5-7天。必须混用时,先小面积试验观察3天。

当前更推荐分阶段系统防控:返青期用苯甲·丙环唑清园,拔节期戊唑醇+嘧菌酯建立防护网,扬花期丙硫菌唑·戊唑醇精准防治赤霉病。这种策略比依赖单一药剂更具可持续性,尤其适合2025年春季异常气候频发的种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