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柑橘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内进入生理分化期,累积组建花芽的营养物质、激素调节物质、遗传物质等,为形态分化奠定物质基础。这时的叶芽生长点组织,尚未发生形态分化。秋梢的老熟标志着花芽分化的开始。
叶原基的物质代谢及生长点组织形态开始发生变化,逐渐可区分出花芽和叶芽,这就进入了花芽的形态分化期,并逐渐发育形成花萼、花瓣、小蕊、雌蕊,直到开花前才完成整个花器的发育。通常说的花芽分化期,多指形态分化时期,从11月下旬开始至次年的3月中下旬结束。
秋季柑橘树处于花芽的生理分化期,冬季时处于形态分化期。春、夏、秋梢上都能成花,但最好的还是秋梢,如果春梢和夏梢太旺盛,即使有一段春梢或夏梢,也可能完全不开花和坐果。从营养来看,硼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建成和发育,利于开花、结果;锌能促进开花激素形成。
2、柑橘什么时候花芽分化?需要喷什?您好,柑橘花芽分化,我说说一点具体方案吧! 一般柑橘都是以秋梢作为挂果母枝,在秋梢期就应开始以下措施。
1.在秋梢前,施秋肥时应该注重补充微量元素,而不只是氮磷钾。
2.放秋梢的时候,不需要每根枝条都剪,选一些健壮的枝条作剪口,注意每个剪口保持一定的空间,目的是让以后秋梢能够足够的光照。
3.秋梢长势过猛,新梢过多需要进行疏芽工作,留下散开的枝条,平行枝去掉,一般每枝留3-4枝。长势太弱,当然需要及时补充速效的水溶肥,比如撒施17-17-17平衡型复合肥或者是20-20-20大量元素水溶肥,含腐殖酸类或者海藻类一起冲施效果更佳,但是注意用量,秋梢氮元素过大影响花芽分化。
4.秋梢8成熟的时候开始补充叶面肥,这时候是最易吸收的时候,具体可以喷含氨基酸微量元素肥,或者是磷酸二氢钾促进老熟,这阶段注重硼锌磷钾等元素的补充。有条件冲施或者滴灌的用磷酸二氢钾500-800倍做水肥灌根效果更好。
5.控梢,如果树势旺,及时喷多效唑加磷酸二氢钾500倍。隔15天再喷一次。树势比较弱,可以喷一些海藻类氨基酸肥。
6.水肥的淋施应在11月中旬前结束,除非太干旱。整个过程注意防蚜虫、潜夜蛾、木虱、红蜘蛛、锈壁虱等害虫,还有杀菌剂防病。
7.如果是次年第一次挂果树,需要注意开好树形,可以用拉枝措施来打开树形,目的是打破霸王枝的顶端优势和给内堂枝充分的光照。
8.如秋肥没有施用有机肥,那么冬肥就需要补充有机肥。树势旺的,建议不用加复合肥一起沟施。如需用,则复合肥以高钾为宜。
9.花前肥。视树势而定量施肥,这需要经验,氮肥一定要控制好。
以上为本人几年种植经验,以砂糖橘为例。在这里推荐一款促花神器(叶面肥)宇花灵2号,具体使用技术这里不多说了,用了后事半功倍。如果更好的观点,请多多评论交流!
3、柑橘怎么促花来年才能开花好?柑橘花芽分化一般从10月秋梢转绿后开始花芽分化,这个时期叫生理分化期。10月-11月是生理分化高峰期,此时期柑橘内源激素平衡、树体细胞液浓度、营养、水分、气候等均会影响柑橘花芽分化,是调控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 12月-2月是形态分化期,分化出花、芽或者花芽,此时期是花是芽已成定局,此时是培养优质花芽、调控花蕾质量的关键时期,促进柑橘座果,减少4-5月份生理落果。
促成柑橘花芽分化的措施
1、培养健壮秋梢 :柑橘结果树的产量与结果母枝的数量成正相关,而多数结果母枝是秋梢,因此培养足够数量的健壮秋梢,就能使柑橘提早进入开花结果。
2、合理施肥:柑橘花芽分化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氮过多会抑制花芽分化;而在柑橘花芽生理分化期施用磷肥,能促进花芽分化和开花,尤其对壮旺的柑橘树效果明显。钾与柑橘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合成等代谢过程密切相关,而碳水化化合物是柑橘花芽分化重要成组成部分。所以,秋梢期施肥时,应以磷钾肥为主,促进果实转色及花芽的分化。
3、控制水分:断根、干燥的土壤环境有利于花芽分化。对长势旺盛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不易成花的柑橘树,通常采取控水促花的措施。
4、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抑制植株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细胞的纵向伸长,从而抑制冬梢新梢的抽发;以及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效能,从而增加果树体内有机碳水化合物的积累量,利于提高植株枝条花芽深度分化及花芽形态的表现。可以使用花匠3%含量的14羟芸烯效唑1000倍。
5、环割及枝梢处理:环割是针对树势旺、不开花或少开花的柑橘树采取的极端措施!对生长过旺的枝条进行撑、拉、吊,削弱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对生长旺的枝梢采取弯、扭、揉的人工措施有促进开花的作用,时间与环割相同。4、荔枝促花芽分化最佳配方?
0.4%24-表芸·赤霉酸水剂:
本品是由赤霉酸(GA4+GA7)和芸苔素内酯复配而成,是保花、壮花、保果、壮果、美果的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方。可在苹果、梨树、荔枝等果树初花期、幼果期、膨大期、作色期,用0.4%24-表芸·赤霉酸水剂1000~1200倍液各喷施一次。可增加果树座果率30%-50%,单果重增加25%-50%,可平均增加柑桔产量30%,荔枝产量15%,龙眼产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