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芋污斑病
芋污斑病,因外观似污渍状而得名,为害叶片,严重时病斑布满全叶,呈暗褐色,潮湿时病斑处隐约可见的暗褐色霉层。其发病初期多在叶片正面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病斑,后渐变为淡褐色,叶背也会呈淡黄褐色。一般从老叶开始发病,逐渐蔓延至新叶。
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可选用氢氧化铜、醚菌酯、春雷·王铜、苯甲·嘧菌酯等药剂。若病害严重时,建议用醚菌酯+烯酰吗啉进行喷雾,可加入洗衣粉、有机硅或高脂膜等增加展着力,注意均匀喷雾。植株旺长的田块,在防治时可加入磷酸二氢钾溶液。
2、芋头软腐病
主要危害叶片,使叶片出现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圆形,并逐渐向四周扩展形成病斑,并在轮纹上产生白色稀薄的霉状物,严重时会危害叶柄和根部,使叶柄变黄或凋萎,根和球茎腐烂。
防治方法:对病株以农用链霉素药剂进行喷雾,严重时可用链霉素药剂浇灌根部,及时清理田间病残体,也可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6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每7--10天喷一次,共喷施2--3次即可达到防治效果。
3、芋螨
芋头在整个生长期内虫害发生率较低,所发生的虫害主要是芋螨、红蜘蛛等。如发生虫害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防治,如阿维菌素、阿维白螨锐等较为安全的药剂。
防治方法:植株长至2--3个月时,可用纯品阿维菌素8000--9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喷雾1--2次,每次间隔20--30天,或用45%阿维白螨锐3000--4000倍液喷雾,每次间隔15--20天。
4、芋干腐病
芋干腐病为害球茎。轻病株症状不明显,只生长慢,老叶黄枯。重病株生长不良、叶片小,茎叶倒伏,秋季提前枯黄。剥皮球茎,皮层变红,切剖轻者中心部红色小斑点,重者全面变红色或红褐色,以至海绵状干腐,或中空。
防治方法:实行非马铃薯、番茄、魔芋等3年以上轮作。从无病区调种芋。种芋消毒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中浸30分钟,稍阴干后直接播种。高畦救培,畦面铺稻草、麦秆等以降低地温。发现病株拔除。
5、芋头病毒病
病叶沿叶脉出现褪绿黄点,扩展后呈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植株矮化。新叶除上症状外,还常出现羽毛状黄绿色斑纹或叶片扭曲畸形。严重株有时维管束呈淡褐色,分蘖少,球茎退化变小。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施叶面营养剂(如叶面宝或0.1%~0.2%磷酸二氢钾等)加0
2、土豆秧发黄还可以浇水吗?土豆秧黄叶子可能是得了炭疽病,与环境和养护方式有关。土豆秧得了炭疽病后,需要及时将病叶修剪掉并集中烧毁,再给土豆秧喷洒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等药剂。定期给土豆秧喷药,合理的养护土豆秧,后期土豆秧恢复后,需要加强管理。
土豆秧黄叶子的原因
土豆秧在生长期间,叶子发黄,可能是得了炭疽病。炭疽病主要是养护不当或是伤口感染病菌所致,会影响土豆的叶片,使其颜色变淡、叶片卷曲或发黄枯萎,严重可致土豆秧死亡。土豆秧得了炭疽病后,需要及时给其修剪病叶。
将病叶修剪后,需要集中烧毁,切断传染源。将病叶处理后,可以给土豆秧喷洒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炭疽福美或百菌清等药剂进行除病。药剂7~10天之间给土豆秧喷1次,连续喷洒3~4次后,能够有效的抑制住炭疽病。
后期土豆秧恢复后,需要适量的浇水和施肥,给予其充足的光照,能够增强土豆秧的抗病能力。在养护期间,为了避免土豆秧受病虫侵害,可以给其喷药进行预防。20~30天之间,可给土豆秧喷1次杀菌药剂,能够有效预防病虫害。
土豆秧在生长期间要注意,要加强管理,适量的浇水和施肥。在养护期间,水肥过多会影响根系的生长,从而导致土豆秧生长不良,诱发病虫害。在养护期间,要保持土壤湿润,控制好肥料的浓度,适当的给土豆秧施加薄肥
3、克菌丹可防治哪些蔬菜病害?主要用作土壤和种子处理。对多种蔬菜的苗期病害及土壤传染的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将五氯硝基苯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按1:l混合后拌种或土壤处理,可以扩大防病种类,提高防治效果。(1)防治蔬菜苗期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用70%粉剂每平方米6-8克,先用20-30倍细土配成药土,再均匀撒在苗床土上,然后播种。(2)防治马铃薯疮痂病,蔬菜菌核病,菜豆猝倒病,十字花料蔬菜根肿病,用40%粉剂1公斤,加30-50公斤干细土拌均匀,接作物将药土施入播种沟、穴或根际,并覆土,每亩用药土10-15公斤。
4、土豆切块怎么处理?土豆切块,应该是每块上面都带有芽嘴,可以种在土里,很快就会发出嫩芽。
5、甲托是什么?甲托是一种放置甲片的工具,通常由木材或塑料制成。以下是使用甲托放置甲片的步骤:
1. 将甲托放在一个平坦的表面上。
2. 将甲片放在甲托的凹槽中,使其平稳地停在上面。
3. 确保甲片的边缘与甲托的边缘对齐,以确保甲片正确地放置在甲托上。
4. 可以使用指甲刀或指甲锉对甲片进行修整和打磨,以使其与指甲的形状更匹配。
5. 当完成甲片时,将甲托轻轻地拉出,以便甲片可以从上面取下。
注意:使用甲托时要小心,避免太用力或过度压缩甲片,以免损坏甲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