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杀虫剂 杀蚜剂 >

吡虫啉和苦参碱能一起用吗 专治花椒蚜虫的特效药?

1、专治花椒蚜虫的特效药?吡虫啉加高效氯氢菊酯防治效果好。花椒蚜虫预防为主,用生物防治。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溶液,还可用44%丙溴磷乳油1300倍溶...

1、专治花椒蚜虫的特效药?

吡虫啉加高效氯氢菊酯防治效果好。

花椒蚜虫预防为主,用生物防治。

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溶液,还可用44%丙溴磷乳油1300倍溶液,或者可用20%灭多威乳油1300倍溶液,或者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溶液,或者用10%吡虫啉粉剂3000倍溶液,或者还可以用5%高效氯氰酯1300倍溶液,均匀喷雾。为了提高药效,可依据所使用的农药性质,在药剂中添加200~300倍的洗衣粉、柴油或者碳酸氢铵。

蚜虫可以用阿维菌素生物防治,也可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化学防止方法。

可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

苦参碱、吡虫啉、啶虫脒、阿维菌素、甲氰菊酯等都能防治蚜虫。

花椒蚜虫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或啶虫脒防治。

爆发初期使用扑刻除1000~2000倍+矿物油1000倍进行防治,对卵、若虫、成虫均有效,10~15天后再用一次,连续使用两次,能有效控制蚜虫。扑刻除的有效成分能在植物体内双向传导,传向新长出了枝条及叶片,使其免受危害。对蚜虫进行防治时注意合理用药,轮换用药。蚜虫爆发期时可混配烯啶虫胺等速效性较好的药剂进行防治。

花椒蚜虫可以使用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药剂防治。

主要用作物杀虫剂还可以用自制家庭喷雾只是效果会比较慢市面上销售的杀虫剂见效快。

2、蝽虫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增强树势。应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抗虫,减少落叶,降低危害。8-10月份天气干旱的年份,加强肥水管理尤为重要。

2.保护天敌。自然天敌较多,保护螳螂、花蝽、瓢虫、草蛉等天敌,以发挥自然控制作用。

3.物理防治。利用黄色的频振式杀虫灯或黄色杀虫板进行诱杀

4.化学防治。此重点防治应在第一、二代若虫期、成虫期,采用:1、5%可湿性吡虫啉粉剂1000-1500倍;2、25%的敌杀死(溴氰菊酯)1500倍;3、0.5%的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获得良好效果。

3、7月份槐树常见的虫害?

常见的虫害有以下六种:

一、国槐尺蠖

1年发生3至4代,第一代幼虫始见于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中旬及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各代幼虫危害盛期。以蛹在树木周围松土中越冬,幼虫及成虫蚕食树木叶片,使叶片造成缺刻,以第二代危害最为严重,整棵树叶片几乎全被吃光。发生量大,危害严重时,常吐丝下垂,随风飘移,或下树转移危害。

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幼虫危害期喷灭幼脲、苦参碱等药控制危害。

二、美国白蛾

美国白蛾具有食性杂,危害严重,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对象,我国两种极度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之一,危害300多种阔叶树。1年发生2~3代,第一代幼虫见于5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下旬和9月中旬为各代幼虫危害盛期。幼龄幼虫吐丝缀叶,群居其间取食,受害叶片仅留叶脉,远看成白色的网幕。5龄后幼虫爬出网幕分散取食,受害叶片呈缺刻或网孔状。并爬至老树皮下、树洞、树下表土层、房屋周围砖瓦堆、柴垛和其他物品的缝隙内越冬,或被带至远处。

成虫发生期用诱虫灯诱杀成虫,控制产卵量;幼虫危害期喷灭幼脲、甲维 盐、苦参碱等药控制危害,幼虫化蛹期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防治。

三、国槐叶柄小蛾

1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树皮缝隙或种子越冬,各代幼虫危害期为6月上旬、8月上旬,8月第2代幼虫发生期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多从复叶叶柄基部蛀食危害,初孵幼虫寻找叶柄基部后,先吐丝拉网,以后进入基部为害,为害处常见胶状物中混杂有虫粪。有迁移为害习性,一头幼虫可造成几个复叶脱落。造成树木复叶枯干、脱落,严重时树冠出现秃头枯梢。

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将槐小卷蛾性诱捕器悬挂在树冠向阳面外围,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选用鱼藤酮、吡虫啉、甲维盐、苦参碱、印楝素等药剂防治。

四、小线角木蠹蛾

主要为害树龄大,树势弱的国槐树,每2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树的枝干内越冬,从3月中旬开始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为害至10月上旬。6-8月为成虫发生期,成虫羽化时,蛹壳半露在羽化孔外。幼虫喜群栖为害,往往造成树干的千疮百孔,甚至整株枯死,严重的影响了城市绿化美化效果。

由于该虫成虫颜色与树皮颜色相似,病虫调查中不易发现,羽化期不整齐,故喷洒药剂很难达到防治效果。幼虫孵化后很快便进入树木的木质部蛀食,危害初期树木被害状不明显,不易察觉,一旦发现排粪孔有碎木屑和粪便排出,往往已造成枯枝,此时幼虫多已蛀入髓部,不易挖除,多个虫道贯通相连,注射药剂很难到达虫体。且该虫常几十头群集在蛀道内危害,如不加以控制,一至两年便会造成枝干折断。故防治困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幼虫一般危害胸径10厘米以上的大树,主干和分支点均有,有伤口弱树、单一树种大面积栽植和行道树受害较重。幼虫孵化后蛀食韧皮部,一段时间后进人木质部为害。幼虫危害期较长,自7月至11月。从排粪孔处排出细碎黄褐色木屑和虫粪。

幼虫蛀食花木枝干木质部,常常几十至几百头群集在蛀道内为害,造成千疮百孔,与天牛为害状有明显不同(天牛1蛀道1虫),木蠹蛾蛀道相通,蛀孔外面有用丝连接球形虫粪(天牛排粪为分散锯木屑状)。幼虫孵化后先危害植物的韧皮部,然后为害木质部,虫体暴露在树干外的时间较短,幼虫栖息取食在木质部,虫道较深, 一般方法药物很难接触虫体,防治非常困难;并且这种钻蛀性的害虫对树体为害非常严重,由于虫为害植株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破坏了树体的输导系统,阻止了水和无机盐在木质部、有机养分在韧皮部的运输,一旦水分、营养运输被阻断,植物容易失水萎蔫,干枯,发黄,树体内的孔洞极易造成风折枝,危害严重时树皮环剥,全株死亡,就木材的利用上来讲,也影响了木材的品质。

成虫期利用黑光灯或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期采用过内吸药液注射、熏蒸药片堵孔、毒扦插孔等方法。

五、锈色粒肩天牛

两年发生1代,主要以幼虫钻蛀危害,每年3月上旬幼虫开始活动,成虫羽化从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产卵期从6月下旬开始延续到9月中旬。蛀孔处悬吊有天牛幼虫粪便及木屑,被天牛钻蛀的国槐树势衰弱,树叶发黄,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秋、冬季至成虫产卵前,树干涂白粉剂加农药涂于树干基部(2米以内),防止产卵,可加入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腐烂,做到有虫治虫,无虫防病。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寒、防日灼的效果。幼虫危害期虫孔注药。幼虫危害期(6-8月),用小型喷雾器从虫道注入防蛀液剂,也可浸药棉塞孔,然后用粘泥或塑料袋堵注虫孔。

六、日本双齿长蠹

华北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枝干韧皮部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取食为害,4月下旬成虫飞出交尾。5~6月为幼虫为害期。5月下旬有的幼虫开始化蛹,蛹期6天。6月上旬可始见成虫,成虫在原虫道串食为害,并不外出迁移为害。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虫才外出活动,8月中下旬又进入蛀道内为害。10月下旬至11月初,成虫又转移到1~3厘米直径的新枝条上为害,常从枝杈表皮粗糙处蛀入做环形蛀道,然后在其虫道内越冬。在秋冬季节大风来时,被害新枝梢从环形蛀道处被风刮断,影响翌年花木生长。

4、李树发生蚜虫后怎么治?

李树受到蚜虫侵害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进行治理:

1. 生物防治:引入天敌昆虫,如瓢虫、蚜虫寄生蜂等,可以帮助控制蚜虫的数量。这些天敌会捕食蚜虫,从而减少其繁殖。

2. 机械除虫:手动摘除受蚜虫侵害的叶子或枝条,将其焚烧或深埋,以防止蚜虫进一步扩散。

3. 高压水冲洗:使用高压水枪或喷头将受蚜虫侵害的部分冲洗干净,特别是叶片的背面和树枝的叶腋处,以去除蚜虫和蜜露。

4. 有机农药:使用有机农药进行喷洒,如纯天然的杀虫剂或肥皂水溶液。这些有机农药对蚜虫具有杀灭作用,但对环境友好,并且对天敌昆虫的影响较小。

5、大豆病虫最佳防治方法?

1.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可用含有丁硫克百威、噻虫嗪、噻虫胺或克百威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也可播种前后选用噻虫嗪、噻虫胺或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等药剂采用沟施方式进行防治。蛴螬发生严重地块也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随种肥施用。

防治地老虎,宜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或在田间幼虫危害期,用80%敌敌畏乳油300倍液喷洒灰菜、刺菜、苜蓿等鲜碎草上制成毒草,于傍晚撒到作物幼苗根际,诱杀幼虫。

防治二条叶甲、跳甲、蒙古灰象甲等苗期害虫,可在害虫幼虫期选用呋虫胺、噻虫胺、丁硫克百威等成分颗粒剂进行沟施,或在害虫成虫期选用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进行喷雾。

(4)药剂防治。大豆封垄地块,可用高粱或玉米秆吸足敌敌畏药液,田间每隔5垄插一行,每行间隔5米~6米插一根药棒,进行田间熏蒸。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米以内的豆田内不能使用。未封垄的地块,可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d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药剂,采用地面机械进行药剂防治;封垄地块,更宜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开展航化作业,可同时兼防其它食叶类害虫。

3.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预防苗期蚜虫可用噻虫嗪成分或高含量吡虫啉(高巧)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当田间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1500头~3000头,且天敌数量较少或植株卷叶率超过5%时,应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生物农药苦参碱、阿维菌素或化学药剂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等。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螺螨酯、哒螨灵、炔螨特、阿维菌素混用兼防。

4.大豆根绒粉蚧。大豆根绒粉蚧一般在豆苗刚刚开始出土时发生,多集中在田间杂草及土壤表面。应深入田间,仔细调查田间杂草、豆苗,发现大豆根绒粉蚧及时指导防治。防治最佳时期为根绒粉蚧处于体表绒粉尚未形成的低龄若虫期,此时若虫尚未固定于大豆上,可使用啶虫脒喷雾或涂抹进行防治,视防控效果情况,隔7天再防治1次。

5.大豆蓟马。预防可用噻虫嗪成分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大豆苗期当每株有蓟马20头或顶叶皱缩时,可用噻虫嗪、甲维盐、多杀霉素或啶虫脒等喷雾防治。

6.苜蓿夜蛾等食叶类害虫。合理轮作,深翻、灭茬,可减少虫源。田间虫量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豆株顶部扫集,或用手振动豆株,使虫落地,就地消灭。田间喷雾防治应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或虫酰肼等成分药剂。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shayaji/134049.html"
上一篇 抗蚜威成分 谁知道杀虫双能防治哪些害虫吗?谁知道杀虫双?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