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虫杀药剂主要成分是芬苯达唑、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作为杀虫剂,对水产和农业昆虫、螨虫以及火蚁等具有广谱活性。
产品特点:
1.抗虫活性强。芬苯达唑是苯并咪唑类中杀虫活性最强的抗虫药,这是一类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药品,目前已取代其它咪唑类、噻唑类、嘧啶类及有机磷类抗虫药物。
2.毒性低,绿色环保。本品毒性较常用的阿苯达唑低,是我国农业部批准用于生产A级绿色食品的驱虫药物。
3.对成虫及幼虫均有效。尤其对肝、肺和肠道最具危害性的移行幼虫有特效。
按0.2~0.3克/平方米计算,一亩油菜地需要133.4~200克百虫杀药剂。
2、百虫清喂鸡可以吗?可以。维菌素,又名“百虫清”,是国家医药科研部门向兽医医学界推荐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广谱、高效、适应面广、安全安全可靠的“新型杀菌、驱虫、杀螨的抗菌素类”药物。
阿维菌素的生物利用度优于其它驱虫和杀螨类药物,而且具有杀菌与驱虫、杀螨多种作用,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小鸡内源性寄生虫和外在寄生虫的特效药物,让信鸽内服与外用都安全无毒副作用。
鸡内服“阿维菌素”,对鸡肌体内的各种丝虫、毛细线虫、球虫、血变原虫、蛔虫、戴文绦虫等都有驱杀作用;对鸡体外寄生虫都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3、猪阿维菌素透皮溶液使用方法?在猪的背部平坦处,浇注:畜小牧—阿维菌素透皮溶液,来驱除体外的疥螨、痒螨、蜱虫、血虱、蝇蛆、跳蚤,以及体内的蛔虫、消化道线虫、肺线虫、圆线虫等。
成年母猪(300-400斤体重):用量为35ml。
保育或者育肥猪:每20斤体重用量为1-1.5ml。用药后5-7天,重复使用一次,这样是一次完整的驱虫,一般1-3个月驱虫一次,才能保证猪群健康。
4、阿维菌素和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区别?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理化性状不同、作用特点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是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杀螨剂。
2、阿维菌素
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
二、理化性状不同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原药为白色或清或汪淡黄色结晶粉末,熔点:团空141-146℃,溶于丙酮和甲醇、微溶于水、不溶于己烷,在通常贮存的条件下稳定。
2、阿维菌素
外观为淡黄色至白色结晶粉末,无味。21℃时溶解度为:甲苯350g/L、丙酮100g/L、异丙醇70g/L、氯仿25g/L、乙醇20g/L、甲醇19.5g/L、环己烷6g/L、煤油0.5g/L、水10μg/L。正常条件下稳定,pH值5~9时不会水解。
三、作用特点不同
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是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杀螨剂,是在阿维菌素的基础上合成的高效生物药剂,具有活性高、杀虫谱广、可混用性好、持效期长、使用安全等特点,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不要在鱼塘、蜂场、桑园及其周围使用,药液不要污染池塘等水域。对蜜蜂有毒,不要在果树开花期使用。
2、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对螨类和昆虫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不能杀卵。作用机制与一般杀虫剂不同的是干扰神经生理活动,刺激释放γ-氨基丁酸,而氨基丁酸对节肢动物的神经传导有抑制作用。螨类成虫、若虫和昆虫幼虫与阿维菌素接触后即出现麻痹症状,不活动、不取食,2~4天后死亡。因不引起昆虫迅速脱水,所以阿维菌素致死作用较缓慢。阿维菌素对捕食性昆虫答仔和寄生天敌虽有直接触杀作用,但因植物表面残留少,因此对益虫的损伤很小。
5、立秋打虫药的正确使用方法?秋季是虫害高发季节,一是秋季气温适宜,是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二是各种露天作物收割,潜藏在外界的虫子纷纷迁徙,成为棚室内的“不速之客”。
1、钻心虫
属鳞翅目细卷蛾科害虫,主要以幼虫钻蛀叶柄群集取食危害,常将茎髓蛀食空,并产生大量粪便。受害叶柄表面出现黄斑,并有很多蛀孔与羽化孔,危害后期叶柄从中上部折断,叶片枯萎。
防治钻心虫,施药适期为卵孵高峰期,可以用虫螨腈、阿维菌素乳油交替用药,每隔 7 天一次,连续防治 2 次。幼虫钻入叶柄蛀食时,及时摘除受害叶柄,或将有虫的叶和叶柄一起踩入泥中沤杀。同时要及时清除残株,消灭越冬幼虫。
2、蓟马
别名瓜蓟马、黄蓟马、棕黄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为突发性害虫。蓟马食性杂,一般年发生10~15代,世代重叠严重,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
被害嫩叶、嫩梢变硬缩小,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果受害后表面产生黄褐色斑纹或锈皮,毛茸变黑,甚至畸形或落果,危害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
防治措施如下: 一是清除杂草,消灭越冬虫源,采用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栽培。
二是合理灌溉。干旱天气时,棕榈蓟马发生重,要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合理的田间湿度,使其不利于棕榈蓟马生长发育。
三是黄板诱杀,在成虫盛发期,在田间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四是喷雾防治,植株心叶始见有2~3头棕榈蓟马时要及时用药。药剂可选用甲维盐、多杀霉素、虫螨腈、呋虫胺等,药剂要交替施用。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3、粉虱
是一类体型微小的植食性刺吸式昆虫,像小蛾子为其蜡腺分泌的白色蜡粉被其足涂抹到身体上而成,与鳞翅目昆虫的鳞片性质不同,但也有的种类的翅为黑色、红色或淡黄色的;"虱“”形容其体型微小,最大不超过3mm。
成虫、若虫均能刺吸植物韧皮部的汁液。由于其发育快、繁殖力高,往往短时间内种群就可达到很高密度,从而吸取大量的汁液,导致植物衰弱。
同时成虫、若虫分泌蜜露及蜡质物污染植物器官和果实,诱发煤烟病的发生,使植物光合作用受阻,导致叶片萎缩、枯萎和提前落叶,同时使农作物品质及质量下降。
还有部分粉虱是许多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所传播的植物病毒可引致植物喷形和果实败育,造成严重损失。
对温室作物而言,可应用防虫网来阻止粉虱进入;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
还可投放天敌,比如瓢虫、草蛉、东方蚜小蜂等。药剂采用啶虫脒、吡蚜·异丙威、螺虫乙酯等。药剂要交替施用。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才能取得明显效果。
4、菜螟
属钻蛀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心叶及生长点,并能诱发软腐病。
在成虫盛发期、幼虫孵化盛期或初见新叶被害时,喷洒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球孢白僵菌,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