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农资店总听见有大哥大姐问:"这瓶上写的螺虫乙酯加苯醚甲环唑,到底能治啥虫啊?"去年我隔壁老王家种的柑橘树,就是靠这个配方救回来大半收成。今天咱们就仔细说说这对黄金搭档,手把手教你用对方法。

先给大伙儿吃颗定心丸:这两种药混用可不是乱配的。农药登记证数据查得到,全国农技中心2025年公布的登记组合里,这个配方专门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举个具体例子,像柑橘树上的红蜘蛛、蚜虫、粉虱三兄弟,江苏盐城某果园去年6月实测,按标准浓度喷施后3天,虫口减退率达到89.7%。
不过这里得划重点——不是所有虫子都怕这招。前阵子遇到个新手种植户,拿着这药去治卷叶蛾,结果白白浪费了药剂。记住,这对组合主要治这些坏家伙:
✓ 藏在叶子背面的蚧壳虫
✓ 分泌蜜露的蚜虫大军
✓ 结网搞破坏的红蜘蛛
✓ 到处产卵的粉虱
说到具体用法,山东寿光的张大姐有套独家心得。她家大棚的番茄苗期发现白粉虱,按20克螺虫乙酯+10克苯醚甲环唑兑30斤水的比例,重点喷叶背面,隔7天再来一次,虫害控制住了不说,叶片还比往年油亮。这里提醒三个关键点:
① 温度低于15℃别用(药效打五折)
② 早上露水干了再喷(避免药液流失)
③ 现配现用别过夜(容易分层失效)

去年安徽有个种植户把剩下的药液存了3天再用,结果灼伤嫩叶,这个教训咱们得记牢。
安全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中国农科院做过实验,在葡萄上连续使用3次,间隔期保持10天以上,残留检测完全合格。但要注意这些特殊情况:
🚫 开花期禁用(会伤蜜蜂)
🚫 高温干旱天慎用(兑水不足易药害)
🚫 不能与碱性农药混用(比如波尔多液)
浙江台州的橘农老陈有招绝活:配药时先加苯醚甲环唑,搅匀了再加螺虫乙酯,他说这样溶解更彻底。虽然没科学依据,但人家种了20年橘子,这经验咱们听听也无妨。

最近有新手问:"要是错过最佳防治期怎么办?"上个月广西的荔枝园就碰到这种情况,蚧壳虫已经形成蜡质层。老师傅支了个妙招:配药时加两滴洗洁精(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药液就能穿透虫壳。实测防治效果从60%提升到82%,但切记洗洁精用量不能超过0.1%!
最后说个大家容易忽视的细节——打药器械。去年我在江西看到有农户用老旧喷雾器,药液像下雨似的往下滴,这纯属浪费。建议用雾化好的电动喷雾器,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特别是虫害重灾区。河北保定有农户改造了喷头角度,用药量节省了30%,虫害控制率反而提高了15%。
📌常见问题快问快答:
Q:这两种药能和叶面肥混用吗?
A:可以!但要注意顺序——先加水,再加叶面肥,最后放农药。去年新疆的棉农就这么操作,既防了蚜虫又补了营养,每亩增收2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