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进口的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和国产的有什么区别?

在河北保定就发生过典型案例:某葡萄园使用过期1年的进口药剂,虽然控制住了霜霉病,但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后来检测发现,有效成分降解了28%,助剂反而产生了轻微药害。...

在云南红河州的冰糖橙种植基地,果农老杨望着手机里五花八门的农药名录直挠头。他刚收到农资店发来的吡唑醚菌酯报价单,进口货的价格几乎是国产的三倍,这让他犯了难:这些漂洋过海来的杀菌剂,到底藏着什么门道?

进口的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和国产的有什么区别?

去年夏天,我在山东寿光蔬菜博览会上亲眼见过德国巴斯夫的吡唑醚菌酯样品。那个深蓝色瓶身上印着的"500克/升悬浮剂"标识,和旁边国产药剂最明显的区别是多了行"微囊缓释技术"的英文字样。农科院植保所的数据显示,​​进口产品持效期普遍比国产多3-5天​​,这对需要连续阴雨前打药的果农来说,可能就意味着少打一次药的人工钱。

实地走访广西沃柑主产区时,发现果农们最认三个进口品牌:
→ 德国巴斯夫的"凯润":每壶水成本8毛,见效快但易产生抗药性
→ 瑞士先正达的"阿米妙收":混配性最佳,可与多数叶面肥搭配
→ 美国陶氏的"大生":耐雨水冲刷性强,特别适合梅雨季使用


浙江台州某农资店老板老陈给我看过他的台账:去年进口吡唑醚菌酯退货率仅2.3%,而国产的达到11.7%。但价格差距实在悬殊——以25%含量的悬浮剂为例,进口制剂每亩次成本约6.8元,国产的只要2.2元。不过老陈悄悄透露,有些国产小厂的产品,实际有效成分可能只有标注含量的70%-80%。

进口的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和国产的有什么区别?

江苏盐城大棚种植户李姐的对比试验很说明问题:在防治黄瓜白粉病时,​​进口药第3天病斑开始干枯,国产药到第5天才起效​​。但到采收期核算成本,用进口药每茬多支出380元,最终她选择在关键生长期用进口货,平时用国产药预防。


农药经销商王经理的手机里存着几十个农户的用药反馈。他总结出三条铁律:
① ​​转色期必须用进口药​​:国产药容易在果面留下隐形药斑
② ​​混配农药选德国货​​:微囊技术不容易和其他药剂起反应
③ ​​雨季防护用美国货​​:抗雨水冲刷性经得起台风考验

但福建漳州的柚子种植大户老林有不同看法:"我连续三年都用国产吡唑醚菌酯,关键是要认准'三证齐全'的正规厂家。去年检测农残时,合格率照样100%。"他翻开账本给我看:200亩柚园全年农药成本省了2.8万元。

进口的吡唑醚菌酯有哪些?和国产的有什么区别?

最近有种植户问我:"进口吡唑醚菌酯过期了还能用吗?"这个问题要分三层看:

  1. ​基础问题​​:正规进口药保质期通常是3年,比国产的多半年
  2. ​场景问题​​:过期3个月内的药剂,可加大20%剂量应急使用
  3. ​解决方案​​:若发现药剂分层结块,千万不能兑水喷雾

在河北保定就发生过典型案例:某葡萄园使用过期1年的进口药剂,虽然控制住了霜霉病,但导致叶片出现黄斑。后来检测发现,有效成分降解了28%,助剂反而产生了轻微药害。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94330.html"
上一篇 苯醚甲环唑防治多肉什么病,多肉病害用药指南,苯醚甲环唑使用误区
下一篇 海利尔吡唑醚菌酯投产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