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小麦杀菌剂高温24度可以打,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的一类农药,一般指杀真菌剂不同农作物在不同季节的最佳打药时间是有些差别的。
在夏秋高温季节,农药施用的最佳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9时左右和下午4时以后;冬春低温季节,农药施用时间在下午2:30至3:30为宜。
2、防止农药污染的措施有哪些?(1)合理使用农药。①有的放矢地使用农药,应做到对症下药,掌握最佳施药时期和用药方法。②严格掌握正确的施药量。③创造提高药效、降低用量的条件,如辅助剂的改进、施药器具性能的改进等。④合理混用农药。⑤合理调配轮换用药,多种防治措施并用。
(2)安全使用农药。①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以及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出农药的应用范围。②了解农药对人、畜的致毒特点,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根据人们的取食结构,制定出各种农产品及食品中的农药最大允许残留量(即供消费的食品中可允许的农药残留浓度)。③了解农药在农作物上的残留动态,制定出施药的安全间隔期,即最后一次用药距离作物收获的天数。防止收获的农产品中带毒危害。
(3)进行去污处理。目前比较现实的方法是水漂洗、削皮、高温蒸煮(烹调)等,也有人研究用微生物消除(分解)土壤或水中的农药。
(4)采用避毒种植措施。采用避毒种植措施,使农作物对农药的吸收率下降,或改变耕作制度和栽培制度,减少农药的污染。
3、杀虫剂受温度影响的有哪些?杀虫剂按其对温度的反应分为感温性农药和非感温性农药。其中感温性农药又可分为正温度系数农药与负温度系数农药。
1、正温度系数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药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例如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氯化烟碱类属于此。
2、负温度系数杀虫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药效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升高——例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氯类属于此。
3、因此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农药的杀虫活性和提高药效,首先应了解农药的特性和对环境的敏感程度,选择能最大程度发挥药效的环境条件用药。例如拟除虫菊酯类提倡在早春或晚秋低温季节应用;有机磷类提倡在夏秋高温季节使用。
4、专性杀螨剂(克螨特、三唑锡等)也是正温度系数农药,早春低温施用防效差,春夏秋高温季节施用防效好,只是夏季中午高温阶段施用易发生药害。
5、大浪、噻螨酮和尼索朗是最优秀的杀卵型杀螨剂,尽管是非感温性杀螨剂,但早春低温季节施用,由于螨卵隐蔽不活动,难以与药剂接触,故防效不理想;而夏季高温季节使用,又由于虫态混杂,本身不杀成螨,螨繁殖速度快,故防效更差,更难以接受。因此说专性杀卵型杀螨剂药效不稳,易受到环境条件和时间的限制。
6、辛硫磷是有机磷类正温度系数的触杀性杀虫剂,夏季高温季节施用理应最大限度的发挥药效,但由于夏季高温一般是强日照条件下,辛硫磷易光解,故辛硫磷最适合春秋地下撒施或夏季阴雨天喷施防治害虫。4、农药经过60度会失效吗?
会的
在高温下农药的适量容易收到影响,温度越高,农药容易融化、分解、挥发,甚至燃烧爆炸。
一些乳剂农药在遇到高温后容易破坏乳化性能,从而降低药效。瓶装的液体农药则容易遇到地温时冻结或使瓶子冻裂。所以在保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保管农药时室内温度保持在15度以上。
2,保管时要避免高温和日晒。尤其辛硫酸农药在长期暴晒时,会引起农药变质和失效。
3,存放剩余农药时先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把已失效的农药采取深埋处理,不可乱丢乱放。
5、喷洒农药什么时间段好?:最好在早晨或晚上5点之后喷洒农药。
解释原因:早晨和晚上是空气湿度相对较高的时段,有利于药液的粘附和吸附。而在中午时分,阳光强烈、气温高,喷洒农药容易挥发,药效降低,且可能会对作物造成伤害。如果是雨水天气,也不宜喷洒农药,因为雨水会冲淡药效,甚至使其浪费。
内容延伸:除了时间因素,还要注意选择环境相对稳定的天气。比如:不要在刮风的时候喷洒农药,这样会使药液难以稳定在作物上,同时极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具体步骤:
1.选择最适合的时间段喷洒农药。早晨或晚上5点之后是最佳时间段;
2.确认天气环境相对稳定。正常的天气环境能够使药液粘附和吸附作物,同时不会造成周边环境的污染;
3.在喷洒农药前,先检查好药量和农药的配比是否正确;
4.按照喷药剂的说明,将药剂兑入喷雾器里面;
5.根据喷药的需求按照次数和力度喷洒药剂;
6.完成喷药后,要及时洗净喷雾器和手部残留的药液,避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