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药到底能不能一起打?”
山东菜农老周在黄瓜棚混用醚菌酯和吡虫啉,结果叶片出现褐斑,害虫却没减少。混配不当不仅失效,还可能引发药害。本文通过真实案例对比,告诉你哪些情况能混、哪些不能混,并附安全操作指南。

一、核心问题自问自答
问:醚菌酯能和所有杀虫剂混用吗?
答:分三种情况
1️⃣ 可以混用:当杀虫剂为吡虫啉、阿维菌素等非碱性成分,且防治目标互补(如病害+刺吸式口器害虫)。
2️⃣ 禁止混用:杀虫剂含碱性成分(如石硫合剂)、或醚菌酯与其他杀菌剂已混用时。
3️⃣ 需试验验证:新复配组合或未明确标注的配方,必须小面积试喷。
二、混配条件对照表
可混配杀虫剂类型 | 禁止混配情况 | 风险案例 |
---|---|---|
吡虫啉、啶虫脒(内吸性) | 石硫合剂、松脂酸铜 | 江苏葡萄园混配氢氧化铜致落叶 |
阿维菌素(触杀型) | 有机磷类(敌敌畏等) | 河北梨园混配辛硫磷引药害 |
啶虫脒+氟啶虫酰胺(复合剂) | 含金属离子叶面肥(如硫酸锌) | 安徽草莓混配代森锰锌黄化 |
三、安全混配操作指南
黄金法则
- 顺序严格:先加杀虫剂搅匀,再加醚菌酯,最后加水。
- 温度控制:混配时水温需≥15℃,低温易导致分层。
- 用量减半:两种药剂各自用量减少20%,避免叠加药害。
反面教材
辽宁番茄种植户将醚菌酯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合,高温下出现叶片卷曲。高温时段禁止混配菊酯类杀虫剂!

四、必须分开使用的场景
⚠️ 虫害类型不匹配:醚菌酯主防真菌病害,若害虫为地下线虫(如根结线虫),需单独使用噻唑膦。
⚠️ 敏感作物期:柑橘幼果期、茶树新梢萌发期,单独使用任一种药剂都可能损伤组织。
⚠️ 雨季前72小时:两者均无内吸性,遇雨需补喷,建议改用咯菌腈+吡蚜酮。
真实损失案例
2025年云南花卉基地,农户在雨前混喷两种药剂,遇连续阴雨导致白粉病爆发,损失超25万元。
我的观点
能混用的前提是:杀虫剂非碱性、防治目标互补、严格按比例稀释。下次混配前,先用清水做1:1000比例试验——静置24小时不分层才是安全信号。如果仍有疑虑,建议选择登记作物明确的复配剂型,降低试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