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润吡唑醚菌酯能否防治小麦病害?实测防效超90%的用药方案

🌾当河南周口的麦田出现赤霉病斑块时,农户老王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使用了沪润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三周后的测产数据显示,处理区千粒重比对照田高出3.2克,亩均增产达58公斤。这个真实案例揭开了沪润吡唑醚菌酯防治小麦病害的神秘面纱。
🌱核心防治对象与实测数据
沪润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登记防治对象包括赤霉病和纹枯病,但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对白粉病、叶锈病也有显著防效。2025年黄淮海流域田间试验显示:
- 赤霉病防效91.3%:抽穗初期按30ml/亩施用,病穗率从37%降至3.2%
- 纹枯病防效88.7%:返青期灌根处理,病株率下降84%
- 白粉病兼治效果76%:通过叶片渗透作用实现交叉防护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该药剂对根腐病防效仅62%,建议搭配苯醚甲环唑使用(9)。

🌾黄金用药时间表
🔸返青期:30ml+30kg水灌根,预防纹枯病同时促发新根
🔸拔节期:40ml叶面喷雾,增强抗倒伏能力
🔸抽穗期:与戊唑醇1:2复配,阻断赤霉病菌侵染花器
🔸灌浆期:20ml配合磷酸二氢钾,延长功能叶寿命
在安徽亳州的实际应用中,农户采用"两喷三防"策略——拔节期和齐穗期各喷施1次,使赤霉病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10)。
🌿增效复配方案
1️⃣ 危机处理型:沪润40ml+50%多菌灵60g,雨后补防赤霉病爆发
2️⃣ 抗性管理型:沪润30ml+25%氰烯菌酯40ml,解决重复用药导致的防效下降
3️⃣ 营养增效型:沪润20ml+芸苔素10ml+流体硼30ml,实现防病与增产协同

山东农业大学试验表明,加入芸苔素的复配方案可使籽粒饱满度提升22%,同时将农药使用量减少30%(5)。
⚠️六大使用禁忌
- 禁止与乳油制剂混用,易导致叶片灼伤
- 扬花期施药需避开上午9-11点授粉高峰
- 沙质土壤需降低20%用药浓度
- 遇35℃以上高温应添加腐殖酸缓冲剂
- 每季最多使用2次,间隔期≥10天
- 采收前28天停止使用(9)
2025年河北邢台某合作社因连续3次使用导致药效锐减,后经轮换使用氟唑菌酰羟胺才恢复防效,这印证了合理用药的重要性(8)。
🌐#植保技术探讨 你在使用吡唑醚菌酯防治小麦病害时遇到过哪些意外情况?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