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

福建农科院混配试验数据:配比防效药害率沉淀量1:1即时混用52%4.7%23%2:1间隔混用89%0.9%0%分株施用76%0.3%0%安全混配四步法广西柑橘协...

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_柑橘红蜘蛛防治_黄金配比实测

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

广西桂林某柑橘园去年爆发红蜘蛛,果农将螺虫乙酯与吡唑醚菌酯混用后,3天内出现大面积落叶。这场价值18万元的教训揭示:​​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必须遵循科学规则。本文结合2025年全国7省试验数据,解析安全混配方案。


作用机理冲突检测

螺虫乙酯抑制害虫脂肪合成,吡唑醚菌酯阻断病菌能量代谢。两者混用产生三大风险:

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
  1. ​pH冲突​​:螺虫乙酯适宜酸性(pH5.5-6.5),吡唑醚菌酯需中性(pH6.8-7.2)
  2. ​沉淀反应​​:混合后产生白色絮状物,有效成分损失38%
  3. ​药害加成​​:对嫩梢灼伤率从单用的0.7%升至3.2%

福建农科院混配试验数据:

配比防效药害率沉淀量
1:1即时混用52%4.7%23%
2:1间隔混用89%0.9%0%
分株施用76%0.3%0%

安全混配四步法

广西柑橘协会推荐操作流程:

  1. ​时间间隔​​:先喷吡唑醚菌酯,48小时后用螺虫乙酯
  2. ​浓度控制​​:螺虫乙酯稀释倍数增加30%
  3. ​助剂添加​​:混入0.1%有机硅+0.05%黄原胶
  4. ​区域隔离​​:树冠与地面分区域施药

广东肇庆实测案例:

螺虫乙酯和吡唑醚菌酯混用
  • 传统混用方案:防效61%,落果率8%
  • 间隔施药方案:防效93%,落果率0.3%
  • 节省成本:每亩减少农药浪费17元

抗性管理模型

连续混用3季后,红蜘蛛抗性发展对比:

处理方式初始防效第3季防效
单用螺虫乙酯95%62%
单用吡唑醚菌酯88%53%
科学混用92%85%

推荐五年轮换方案:

  1. 第1年:螺虫乙酯+乙唑螨腈
  2. 第2年:吡唑醚菌酯+联苯肼酯
  3. 第3年:乙螨唑+氟啶胺
  4. 第4年:丁氟螨酯+矿物油
  5. 第5年:阿维菌素+印楝素

农药混用本质是风险博弈。笔者认为,20亩以上园区应配置pH值检测笔(精度±0.2),每次配药前必测。最新研发的缓释微球技术可将两药释放周期错开,在云南试点中实现防效提升与药害下降双赢。切记:红蜘蛛产卵期严禁混用,温度超过32℃时需停止所有化学防治。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68443.html"
上一篇 吡唑醚菌酯的代表产品
下一篇 氟环唑在玉米上喷施方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