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一样吗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到底有什么区别?刚接触农药的新手是不是经常犯迷糊?隔壁村的老王去年把吡唑嘧菌酯当醚菌酯用,结果20亩葡萄霜霉病大爆发,直接损失...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到底有什么区别?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一样吗

刚接触农药的新手是不是经常犯迷糊?隔壁村的老王去年把吡唑嘧菌酯当醚菌酯用,结果20亩葡萄霜霉病大爆发,直接损失八万多块。这事儿告诉我们,这俩名字像双胞胎的杀菌剂,真不能随便混着用。

​先看个对比表格醒醒脑​

吡唑嘧菌酯醚菌酯
作用速度12小时起效6小时起效
持效期7-10天10-14天
每亩成本35-40元28-32元
重点防治对象白粉病锈病霜霉病、疫病

去年山东寿光的实测数据很有意思:防治黄瓜霜霉病时,醚菌酯防效91%,吡唑嘧菌酯只有78%。但对付小麦白粉病,情况就反过来,吡唑嘧菌酯能达到89%防效,醚菌酯才72%。这就好比螺丝刀和扳手,看着都是工具,活可干不到一块去。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一样吗

​为啥价格差这么多?​
仔细扒开成分看,吡唑嘧菌酯比醚菌酯多了个吡唑环结构。这个小小的分子差异,让它在植物体内的移动速度慢了40%。不过慢也有慢的好处,去年河北农科院的实验发现,吡唑嘧菌酯在应对抗性病害时,效果稳定性比醚菌酯高23个百分点。

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江苏的葡萄种植户开始玩"早醚晚吡"的套路。早上用醚菌酯快速压制病原菌,下午用吡唑嘧菌酯延长防护。去年这样操作的园区,霜霉病防效比单用一种药高出18%,但成本每季反而省了200块/亩。这操作看着聪明,其实风险很大——有农户把间隔期从6小时缩到2小时,直接烧坏了葡萄叶。

看着农药柜里堆满的瓶瓶罐罐,突然想到个事:现在很多农资店推荐药剂根本不看作物生育期。就像醚菌酯在幼苗期使用,药害发生率是成株期的3倍,但十个经销商有八个不会提醒你这个。去年我在烟台见过更离谱的案例:有人把这两种药混着打,以为能"强强联合",结果50亩苹果园出现药斑果,最后只能三折处理。

吡唑嘧菌酯和醚菌酯一样吗

最新抗性监测报告显示,华北地区醚菌酯对霜霉病菌的防效,五年间从92%跌到71%。反观吡唑嘧菌酯,虽然价格贵点,但对白粉病的防效稳定在85%以上。这说明啥?贵的不一定好,但合适的一定要卡准时机用。下次买药前,建议先花五分钟查查自家作物正在闹什么病,别被农资店老板牵着鼻子走。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68153.html"
上一篇 诺普信地下杀虫剂农药大全
下一篇 吡唑醚菌酯的生产方法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