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稻清真是吡唑醚菌酯终极版?防病效果翻倍?

你家水稻是不是打了三遍药还控制不住稻瘟病?江苏盐城的老周去年因为穗颈瘟亏了8万块,今年咬牙买了巴斯夫新品稻清,结果打完药第三天就下暴雨——这种包装上印着"吡唑醚菌酯升级版"的农药,真能让稻瘟病绝收变丰产?
田里见真章
湖北荆州农技站搞了个对比试验:
处理 | 防治效果 | 增产幅度 | 成本投入 |
---|---|---|---|
常规吡唑醚菌酯 | 68% | 12% | 38元/亩 |
稻清 | 91% | 19% | 52元/亩 |
稻清+硅钾肥 | 96% | 23% | 59元/亩 |
老周按试验方案在破口期打了稻清,结果发现三个异常:叶色比邻居家深绿、穗子长出早两天、药水挂在叶面上像露珠不往下流。这些现象背后是稻清独有的三重技术:微囊悬浮让药液抗雨水冲刷、有机硅助剂增强展着性、缓释技术延长持效期。

成本账怎么算
安徽六安农户算过细账:
• 常规药每年打4次亩成本152元
• 稻清打3次亩成本156元
• 节省1次人工费45元
实际每亩省41元还少跑一趟田。但有农户反映第三遍药必须加叶面肥,否则叶尖会发黄。农技员解释:稻清杀菌效率高,需额外补充锌元素平衡营养。
暴雨救援方案
湖南岳阳的农户遇到用药后6小时下暴雨,他们这样做:
① 雨停立即补打50%剂量
② 添加腐殖酸叶面肥
③ 排水后撒施生物菌肥
最终病斑扩展速度比没处理田慢73%,亩挽救产量83公斤。
抗性管理难题
四川眉山连续三年使用稻清的田块监测到:

江苏农垦集团的最新数据显示,采用稻清智能施药系统的大田,农药利用率从38%提升到57%。但有个前提:必须配合水位传感器控制田间湿度——别再问为什么自家用了没效果,先看看施药时水层是不是超过3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