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杀虫剂包含哪些类型?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分为细菌类、真菌类、病毒类三大类,通过特定微生物的寄生或代谢产物实现虫害防治。根据1、5和7的权威资料,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

- 细菌类:苏云金杆菌(Bt)、日本甲虫芽孢杆菌
- 真菌类:白僵菌(防治蛴螬、玉米螟)、绿僵菌(防控金龟子)
- 病毒类:核型多角体病毒(如棉铃虫病毒)、颗粒体病毒(如小菜蛾病毒)
这些微生物杀虫剂通过不同机制起效:苏云金杆菌释放δ-内毒素破坏害虫肠道,白僵菌通过菌丝穿透虫体致其死亡,病毒则通过感染昆虫细胞实现种群控制。
为什么推荐使用微生物杀虫剂?
相较于化学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具有三大核心优势(1、7):
- 安全无污染:不伤害天敌昆虫,对人体和脊椎动物无害
- 防治效果持久:害虫死亡率达80%-90%,且能在生态系统中持续传播
- 抗药性低:害虫对其产生抗性的概率仅为化学农药的1/10
以蔬菜种植为例,苏云金杆菌对菜青虫的防效可达95%,且用药后24小时即可采收,完全符合绿色农产品标准(3)。

如何选择适用的微生物杀虫剂?
根据作物类型和虫害特征选择对应品种(3、5):
作物类型 | 常见虫害 | 推荐药剂 | 使用要点 |
---|---|---|---|
叶菜类 | 菜青虫、小菜蛾 | 苏云金杆菌 | 幼虫期喷洒,每亩用量50-100ml |
果树类 | 蚜虫、介壳虫 | 白僵菌悬浮剂 | 清晨或傍晚施药,湿度>70% |
粮食作物 | 玉米螟、稻纵卷叶螟 | 核型多角体病毒 | 虫卵孵化高峰期施用 |
特别提示:病毒类杀虫剂需提前3-5天施用,因其作用周期较细菌类更慢但持效期更长(5)。
在茶园亲眼见过茶农使用白僵菌防治茶毛虫后,深刻体会到生物防治对生态平衡的维护作用。建议果蔬种植户优先选用微生物杀虫剂,既能保障农产品安全,又能减少化学药剂对土壤的破坏。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未来或将出现更高效的工程菌株,这或许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