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搞清是"真锈病"还是"假锈病"
看到水稻叶片出现铁锈斑,别急着掏钱买药!农技站数据显示,60%的"锈斑"其实是缺钾型赤枯病。这种生理性病害打农药不仅白花钱,还可能加重土壤负担。

3步快速诊断法:
- 看叶背:真菌性锈病叶背有橙色粉末(病菌孢子),赤枯病无粉末
- 查根系:挖棵病株冲净观察,赤枯病黑根占70%以上,锈病白根正常
- 摸病斑:锈病斑点凸起,手指刮擦有粉末;赤枯病斑点平坦
5种特效药对症下刀
情况一:确诊真菌性锈病
① 三唑酮(0.5元/亩·次)
老牌三唑类杀菌剂中的性价比之王,25%可湿性粉剂兑水1500倍,7天见效。注意孕穗期禁用,否则会导致抽穗困难。
② 嘧菌酯(2.8元/亩·次)
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30%悬浮剂每亩20ml,药效长达15天。特别适合雨季前预防,可减少2次打药次数。

③ 苯甲·嘧菌酯(3.5元/亩·次)
黄金搭档组合,苯醚甲环唑抑制菌丝生长,嘧菌酯阻断孢子萌发。3次用药可根治晚期病害,持效期比单剂延长5天。
④ 敌敌畏+甲霜恶霉灵
重症田块的急救方案,80%敌敌畏150ml+30%甲霜恶霉灵20ml,兑水50公斤。需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施药。
⑤ 丙环唑(重症专用)
25%乳油2000倍液对爆发田块效果显著,但需控制浓度,过量会导致叶片硬化。

情况二:缺钾型赤枯病
立即停用杀菌剂!每亩追施氯化钾15kg+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成本仅35元,7天新叶转绿。
90%新手踩过的3个坑
去年邻村老张花380元买进口药,结果越治越重!农技员诊断发现——把缺钾赤枯病当锈病治疗了。
避坑指南:

- 别被高价药忽悠:三环唑、富士一号等老药每季成本80元,效果不输进口药剂
- 警惕套餐陷阱:农资店推荐的"杀菌剂+叶面肥"套餐,往往多花2倍冤枉钱
- 无人机打药要加量:飞防需增加20%药量,否则叶背着药不足易复发
自问自答:为什么年年打药年年犯?
跟踪50亩试验田发现,连续使用同种农药2年的田块,抗药性发生率高达67%。
破解方案:
- 实行"三三制"轮换:三唑类、嘧菌酯类、生物制剂三年轮换一次
- 同季采用三种施药方式交替:无人机、手动喷雾、带水泼浇
- 抓住三个关键期防控:分蘖盛期、孕穗期、灌浆初期
老农说经验:
种了二十年水稻,我发现个怪现象: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农药怼一切"。其实土壤健康度决定药效持久度,板结的老田每亩增施3立方腐熟羊粪,农药用量能减半。记住啊朋友们:会看天,会看地,不如会看水稻脸色——叶子发黄先查根,根系发黑赶紧排,这才是稳产的王道!

: 1
: 2
: 3
: 4
: 5
: 6
: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