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左右开始放水,逐步排干稻畦面水体,11月3日进行水稻机械收割,在此期间10月30日左右下地笼对青虾进行一次捕大留小的捕捞,待水稻收割完毕,11月9日起再下地笼对青虾进行陆续捕捞上市。
“稻虾共作”模式,具体怎么操作?
技术要点
试验田选择与改造→清塘→水草种植→水稻移栽→苗种放养→生产管理→水稻收割→养殖对象起捕上市
1选址与改造
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四周用60厘米高铝皮作护栏防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改造采用“田”字形,一沟一畦式稻田田间功能布局,沿田埂四周挖环形外沟,在中间挖内沟(简称外沟和内沟),其中外沟8米宽×1.5米深,内沟6米宽×1.2米深,坡比1∶(1.5~3),生产道路路基4米宽×0.12米厚C30混凝土硬化×0.6米高,高程以田面为基准点,在内、外沟里安装2.2千瓦盘式微孔增氧设备,在南北两边独立设置进排水系统并套用双层80目的筛绢过滤网,避免野杂鱼及鱼卵随水流进入池中。
2养殖沟内清塘消毒及栽种水草
5月26日改造后的养殖沟经过一个月的曝晒后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水趁热均匀泼洒在池沟底部和四周坡岸,以清除野杂生物杀灭病原微生物,继续曝晒一周至龟裂,为日后养殖打下坚实的基础。
到6月2日养殖沟内进水5厘米并用专用有机肥或碧卡菌肥水膏作基肥,4日起在沟内移栽伊乐藻,水草种植面积占养殖沟面积的30%,以零星分布为好,不要聚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沟内水流通畅,另外摆放42捆茶树枝为青虾提供栖息、蜕壳、躲藏和避暑的场所。
3水稻种植
6月10日进水以田面平为标准,水稻种植区每亩施经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羊粪150公斤、猪粪300公斤、菜籽饼300公斤,均匀遍洒并进行翻耕,12日回水没过田面5厘米,18日用机械插秧移植水稻,当天插完,隔两天再加水10厘米保秧一周。水稻品种选择茎杆粗壮、分裂性强、耐深水、抗病抗倒的品种作为水稻,采用宽行稀植,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控制基本苗在5.5万穴/亩。
4苗种放养
6月21日共放养规格在12~15尾/公斤花白鲢400尾,7月10日用生物肥水膏进行肥水,培育浮游动植物,为虾苗下塘提供适口的基础饵料,13日选择生长快、规格大、抗病性强的 “太湖1号”青虾苗进行放养,每亩放规格在6500尾/公斤虾苗4万尾, 25日从本镇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引进经标粗的沙塘鳢苗1354尾进行套养,沙塘鳢平均长度在2~3公分,苗种放养前均用苗种专用浸泡剂消毒,以防外界病菌带入。
5日常管理
(1)水稻管理:稻田插秧后稻畦面水层一般控制在8厘米左右,水稻进入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将稻畦面水位升至20厘米左右,进行深水控孽,随着植株高度的增加,水层逐步加深,并在水稻进入齐穗期提高稻畦面水位至40厘米左右,此后略有下降,并保持在30厘米左右。8月3日施一次有机肥,便于水稻拔节引穗,8月17日及29日使用生物农药(苦参碱)各一次进行水稻稻飞虱及纵卷叶螟病虫害防治,其他时间从未施过农药。
(2)水产养殖管理:虾苗下塘后第3天起进行饵料投喂,开始选择0号白对虾饲料0.5公斤/亩,7天后根据吃食情况逐步增加,进入9月份育肥阶段每天投饵料3.5公斤/亩。在水质管理方面从7月24日开始每隔一周定期用生物制剂及改底产品进行调水改底,高温季节每3天加水10厘米并排掉部分老水,延长增氧机开机时间,保证池水有丰富的溶解氧,30日进行一次青虾纤毛虫防治。平时有专人负责勤巡塘、勤观察、详记录,利用检测设备对水质情况定期检测,根据天气等状况灵活调整投饲量,基本做到精准投饵及水质监控。
(3)收割起捕:10月25日开始放水,逐步排干稻畦面水体,11月3日进行水稻机械收割,在此期间10月30日下地笼对青虾进行一次捕大留小的捕捞,待水稻收割完毕,11月9日起再下地笼对青虾进行陆续捕捞上市。
2、如何推动农业资源养护?一、建设高标准节水农业示范区;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轮作为主、休耕为辅,集成一批保护与治理并重的技术模式。
三、加快发展节水农业,统筹推进工程节水、品种节水、农艺节水、管理节水、治污节水,调整优化品种结构,调减耗水量大的作物,扩种耗水量小的作物,大力发展雨养农业。
四、加强水生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加快推进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捕,加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实施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等旗舰物种拯救行动计划,全力抓好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
五、大力实施增殖放流,加强海洋牧场建设,完善休渔禁渔制度,在松花江、辽河、海河流域建立禁渔期制度,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制度和海洋渔船“双控”制度,加强幼鱼保护,持续开展违规渔具清理整治,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防范外来生物入侵
3、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方法是什么?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
1、农业:改变灌溉技术,废弃大水灌溉、自流灌溉,推广喷灌、滴灌技术;改变作物品种,种植耐寒、耗水量少的作物;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2、工业: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降水,提高利用率;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3、家庭:生活用水一水多用;推广节水器具;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日常生活当中要坚持节约理念,避免浪费,可以用一些比较节水的设备, 比如感应水龙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洗菜的水可以浇花冲坐便器。
4、政府:建设系列工程,比如水库、南水北调工程等增加地区水资源存储量。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特别要在全民中做好宣传,利用世界水日等活动,教育每个人都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达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看似是一滴水,但是那里的学问很深。
4、水产碘消毒后要解毒吗?水产经过碘消毒后,大部分的碘会被水产吸收或被水洗掉,因此需要进行消毒解碘,以确保水产的安全食用。
碘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消毒剂,它可以有效地杀灭水产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有害物质。 由于碘是一种有毒物质,水产在经过碘消毒后必须进行解碘处理,以避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解碘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用淡盐水洗涤、用淡醋水洗涤等。淡盐水的浓度约为0.5%左右,淡醋水的浓度约为2-3%。在使用这些溶液进行解碘时,应将水产充分浸泡,让其彻底清洗干净,以保证水产的安全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按照正确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不要因为只关注杀菌效果而使用过量的消毒剂,否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在对水产进行碘消毒时,建议使用适量的碘消毒剂,并在处理后进行必要的解碘处理,以确保水产的安全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