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绿色转型、政策监管与科技赋能,如何筑牢高原农业安全线?

典型案例:2025年红河州红火蚁防控演练中,该部门联合8家企业展示无人机飞防技术,并推广生物防治药剂,实现“科技防控+生态治理”双突破。​绿色转型:从“化学依赖...


核心职能:粮食安全与农药管理的双重使命

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究竟承担哪些职责?
作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核心监管部门,该部门以“稳粮保供、绿色转型、安全监管”为三大主线,具体职能包括:

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绿色转型、政策监管与科技赋能,如何筑牢高原农业安全线?
  1. 粮食安全保障:制定全省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目标(如2025年确保粮食总产量1939.5万吨以上),推广良种良法,实施单产提升行动;
  2. 农药全流程监管:从生产许可审批到经营资质审核,再到使用环节的合规性检查,构建“源头管控+终端追溯”体系;
  3. 绿色农业推进:主导化肥农药减量化、有机肥替代、耕地轮作等生态项目,2025年已建立23个化肥减量示范区和32个农药减量示范区。

典型案例:2025年红河州红火蚁防控演练中,该部门联合8家企业展示无人机飞防技术,并推广生物防治药剂,实现“科技防控+生态治理”双突破。


绿色转型:从“化学依赖”到“生态优先”​

云南如何破解传统种植业的环境困局?
答案在于​“三减三提”策略

  • 减化肥:通过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超40%;
  • 减农药:推广生物防治与物理诱杀技术,2025年统防统治覆盖率提升至60%;
  • 提效益:发展“鲜品粮食”产业(如鲜食玉米、蚕豆),推动亩均收益增长20%。

对比表格

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绿色转型、政策监管与科技赋能,如何筑牢高原农业安全线?
传统模式绿色模式
依赖化学农药生物防治+无人机飞防
单一作物连作粮豆轮作+间套种
分散经营千亩示范方+万亩片

科技赋能:数字监管与智能农业的落地实践

农药管理如何实现“一码溯源”?
云南省农药数字监管平台已覆盖全省521个农药经营网点,要求经营者100%建立电子台账,实时监控农药流向。例如陆良县通过该平台查处6起违规销售案件,农资合格率提升至96%。

创新应用

  1. 无人机防控:在红火蚁、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治理中,单日作业效率达传统人工的50倍;
  2. 智能监测点:59个病虫监测站构建数字化预警网络,重大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3. 科技推广体系:2025年启动“百团千员助农增收”行动,1250名科技人员下乡指导水稻旱种、地膜覆盖等新技术。

政策红利:惠农补贴与产业扶持的双向驱动

农户能获得哪些实际支持?

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绿色转型、政策监管与科技赋能,如何筑牢高原农业安全线?
  • 补贴直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即时发放,2025年曲靖市通过补贴带动950万亩粮食种植;
  • 主体培育: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倍增计划,楚雄州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绑定模式,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1200元;
  • 风险防控:推行农业保险全覆盖,针对冰雹、干旱等灾害实现“快勘快赔”。

争议点:部分山区农户反映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覆盖不足,需进一步优化“村收集+县处理”机制。


从田间到餐桌,从传统到智能,云南省种植业与农药管理处的实践表明:​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平衡产量目标与生态底线,让政策监管成为绿色转型的“护航者”,让科技创新成为农民增收的“催化剂”​。如何在未来十年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再降15%”的目标?答案或许藏在更精准的数字监管和更普惠的科技服务中。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16530.html"
上一篇 贵州绿色农药研发如何省30%成本?防效提升15%避坑全攻略
下一篇 麦蒿怎么去除最有效的农药?看完这篇你就成半个专家!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