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醚甲环唑对许多高等真菌性病害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主要用于防治白粉病、黑星病、叶霉病等病害。
防治柑橘疮痂病、砂皮病、草莓白粉病轮纹病等有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柑橘在秋梢期使用,能有效减少未来疮痂病和砂皮病等严重影响商品性病害的发生,同时对能促进柑橘秋梢老熟。
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喷雾,持效期7~14天。
防治菜豆、豇豆等豆类蔬菜叶斑病、锈病、炭疽病、白粉病,每亩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50~80克,持效期7~14天,防治炭疽病和代森锰锌或百菌清混用。
防治辣椒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叶斑病、白粉病、早疫病,从初见病斑时开始喷药,10天左右一次,连喷2~4次。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0~8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8~22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25~3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从病害发生初期开始喷药,10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次左右。一般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0~50克,或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13克,或250克∕升苯醚甲环唑乳油或25%乳油15~20毫升,对水60~75千克喷雾。
防治草莓白粉病、轮纹病、叶斑病和黑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防治草莓炭疽病、褐斑病、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防治草莓灰霉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时,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药液用量,根据草莓植株大小而异,一般每亩用药液40~66升。用药适期和间隔天数:育苗期于6~9月,喷药2次,间隔10~14天;大田期在覆膜前,喷药一次,间隔期10天;花果期在大棚内喷药1~2次,间隔期10~14天。
2、白芨枯叶病用啥药?白芨黄叶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病害,主要症状为叶片黄化和枯萎。治疗白芨黄叶病的药物可以选择含有三唑酮、异唑酮、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成分的杀菌剂,如硫磺磷、百菌清、代森锰锌等。使用时应注意按照药物说明使用,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另外,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残体,保持植物周围环境的清洁,也是防治白芨黄叶病的重要措施。
3、gb25193是什么标准?GB 25193-2025 食品中百菌清等12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Maximum residue limits for 12 pesticides in food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百菌清等12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本标准适用于与限量相关的食品种类。
本标准来源于农业部网站。
本标准中唑螨酯的相关规定代替GB 2763-2025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的相关规定。
本标准于2025年3月1日被GB 2763-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替代
本标准所列12种农药为:百菌清、 苯丁锡、苯醚甲环唑、丁硫克百威、毒死蜱、 氟酰胺、抗蚜威、 氯苯胺灵、噻螨酮、双甲脒、异菌脲、 唑螨酯。
4、苯甲吡唑酯治叶枯病吗?能治。
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为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三唑类杀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目前防治病害最广,治疗效果最好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可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杀菌剂。
1、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蔓枯病等100多种病害。
(2)防治彻底: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加彻底,是目前最优秀的杀菌剂。?
(3)内吸性好:苯甲·吡唑酯喷施后,能被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杀灭植株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4)渗透性强:苯甲·吡唑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喷施后,药剂能从叶面渗透到叶背面,将植物组织内的病菌彻底杀死,具有隔叶治病的效果。
(5)提高抗病性:苯甲·吡唑酯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对病菌的侵害抵抗力。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2、使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黄瓜、西瓜、甜瓜、甘蓝、大葱、大蒜、苹果、梨、核桃、樱桃、桃树、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多种作物。
5、西红柿叶子有白霉怎么办?简答:西红柿叶子上的白霉可能是真菌感染所致,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
深入分析:西红柿叶子上的白霉通常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西红柿叶片上的白霉分为灰霉病和白粉病两种。
其中,灰霉病是由灰色霉菌感染引起的,会导致西红柿叶子、茎、果实等部位出现腐烂、软化、粉状灰白霉斑等症状;而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会导致西红柿叶子面貌模糊、变成白色,影响叶片的正常功能。
为了防止西红柿病菌的滋生和感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农业技术推广的常规措施是定期进行翻土、施肥、浇水、剪枝等,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可以采用一些化学、生物和物理措施,如喷洒杀菌剂、腐霉菌等有益菌剂、废弃物还田等方法进行治理。
给出专业的优质建议:
1. 及时清理病叶。发现西红柿叶子上有白霉时,应立即清理受感染的病叶,避免病菌继续滋生和扩散。
2. 推荐使用生物防控方式。可以使用生物防治手段,如喷洒腐霉菌、马铃薯菌、三叶糖芥等菌类制剂,能有效防治灰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
3. 使用化学防控方法要慎重。如果使用化学防治药剂,要根据药剂使用的稀释和施药剂量等要求,注意安全使用。
4. 保持通风良好。保持种植环境稳定,避免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原因导致细菌滋生繁殖。
西红柿叶子上出现白霉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治手段,加强管理,减轻病害产生,以保障西红柿的健康生长和良好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