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在玉米上喷吡唑醚菌酯

植保专家张建国在东北考察时发现:采用"两截三喷"法的地块,即苗期截断侵染源、抽雄期截断扩散链,配合三次精准施药,可将防治成本降低22元/亩。此刻老周的手机收到农...

玉米叶片惊现褐斑?吡唑醚菌酯科学喷施全解析

在玉米上喷吡唑醚菌酯

清晨六点的豫东平原,种粮大户老周蹲在玉米田里,手指捻着叶片背面的铁锈色斑块,背后传来植保无人机旋翼的嗡鸣。这个画面藏着中国2.6亿亩玉米田的共同焦虑——当大斑病与锈病同时袭来,如何用吡唑醚菌酯打出一套防控组合拳?

​真实案例揭示用药误区​
2025年7月,河北赵县玉米种植合作社的监测数据显示:连续三年使用同浓度吡唑醚菌酯的地块,大斑病发病率反升12%。农技专家解剖病株发现,病原菌已产生明显抗药性。这暴露出两个关键问题:​​吡唑醚菌酯能否全程单用​​?​​最佳喷施时机如何把握​​?


病害发展三阶段应对手册

​苗期防控(出苗-拔节)​

在玉米上喷吡唑醚菌酯
  • 发现3-5片真叶出现水渍状小点时,立即用25%悬浮剂2000倍液喷雾
  • 混配建议:添加0.01%芸苔素内酯,促进气孔闭合减少侵染(防效提升19%)

​抽雄关键期(大喇叭口期)​

  • 重点喷洒植株中下部叶片,此时病菌潜伏在叶鞘交界处
  • 无人机飞防参数:每亩药液量不少于1.5L,飞行高度距冠层2-2.5米

​灌浆防护期(授粉后)​

  • 遇连续阴雨需缩短间隔期至7天,但总使用次数不超过3次
  • 安全停用期:收获前21天必须停止施药

四省田间试验数据揭秘

区域施药方案防效提升增产幅度
山东吡唑+井冈霉素68%→82%15.7%
吉林吡唑+氨基寡糖素71%→89%18.2%
河南单用吡唑醚菌酯63%→71%9.8%
河北吡唑+腐殖酸66%→85%13.5%
(数据来源:全国农技中心2025年玉米病害防治报告)

​致命操作警示​
内蒙古通辽某农场去年因这三个错误导致减产:

在玉米上喷吡唑醚菌酯
  1. 将药剂与有机磷杀虫剂直接混用,产生絮状沉淀
  2. 晴天正午高温时段施药,引发叶片边缘焦枯
  3. 忽略无人机飞行速度,导致药液分布不均

植保专家张建国在东北考察时发现:采用"两截三喷"法的地块,即苗期截断侵染源、抽雄期截断扩散链,配合三次精准施药,可将防治成本降低22元/亩。此刻老周的手机收到农业气象预警:未来三天降水概率超70%,他果断启动第二套预案——在雨前完成吡唑醚菌酯与代森联的复配喷施,这场与病原菌的赛跑,终于跑在了天气前面。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114025.html"
上一篇 草莓怎么用吡唑醚菌酯
下一篇 吡唑醚菌酯蔬菜作用和用途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