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山东寿光蔬菜大棚里,王技术员发现番茄叶片上既有蚜虫吸食痕迹,又布满褐色病斑。"这种情况该选杀虫剂还是杀菌剂?"他的困惑并非个例。中国农科院2025年调研显示:58%的种植户面临病虫害同时发生的困境,而兼具双重功能的复配型农药正成为新选择。

什么是多功能复配药剂?
在河北保定草莓基地,农户李大姐展示的苯甲·吡虫啉悬浮剂引发关注。这种又杀虫还是杀菌剂的农药,通过科学配伍实现1+1>2效果。其核心原理在于:
- 杀虫成分:吡虫啉阻断害虫神经传导
- 杀菌成分:苯醚甲环唑抑制真菌细胞膜合成
江苏农科院实验证实:该配方对蚜虫防效达94%,同时对白粉病防效91%(数据来源:《植物保护》2025年3月刊)。
传统单剂与复配药剂对比
| 指标 | 单剂杀虫剂 | 单剂杀菌剂 | 复配药剂 |
|---|---|---|---|
| 亩均成本 | 38元 | 42元 | 65元 |
| 施药次数 | 3次/季 | 4次/季 | 2次/季 |
| 持效期 | 7天 | 5天 | 12天 |
| (数据采集自全国12个蔬菜主产区2025年用药记录) |
哪些情况适合使用复配药剂?
在广西砂糖橘种植区,农技专家给出明确建议:

- 病虫害并发期:比如蚜虫与煤烟病同时发生
- 预防性施药:雨季来临前的综合防护
- 劳动力紧缺:减少施药频次的刚性需求
但需注意:柑橘溃疡病爆发期不宜使用,因其需要专项药剂重点防控。
使用误区警示
云南植保站2025年抽查发现:23%的农户存在盲目复配行为。常见错误包括:
- 将碱性农药(波尔多液)与酸性复配剂混用
- 忽视安全间隔期导致农残超标
浙江台州某葡萄园案例显示:不当复配使霜霉病防效降低62%,造成直接损失8万元。
未来发展趋势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生物源复配制剂正在兴起。如枯草芽孢杆菌+阿维菌素组合,既防治根腐病又杀灭线虫。这类又杀虫还是杀菌剂的农药符合绿色农业发展方向,但当前市场占比不足15%,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当面对复杂的病虫害威胁时,选择复配药剂就像给作物穿上复合装甲。但切记:精准诊断是科学用药的前提。在您最近的种植过程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双重防护的特殊情况?欢迎分享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