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的广东茂名荔枝园,果农老陈打着手电筒查看果穗,指甲盖大小的褐斑正在果皮上蔓延。"这霜疫霉病(霜疫霉:真菌病害,主要危害荔枝果实)真是阴魂不散,打了三遍药还压不住!"路过的收购商老王掏出手机翻出张照片:"增城老刘家用吡唑醚菌酯处理的果园,果面光得能照镜子!"

这个药到底能不能用?
广东省农科院2025年试验数据给出明确答案: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荔枝霜疫霉病效果达91.2%,比传统代森锰锌高28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南方园艺》第6期)。但要注意——谢花后15天内禁用,否则会灼伤雌蕊柱头,导致坐果率下降19%。
正确使用方案
①幼果黄豆大小时首次用药
②间隔10天补喷第二次
③采收前30天必须停药
福建漳州果农去年实测:按0.03%浓度使用后,裂果率从23%降至7%,每斤荔枝多卖2块钱!

血泪教训要记牢
广西灵山2025年发生典型药害:
⚠️果农在暴雨前6小时施药
⚠️未添加抗雨水冲刷助剂
⚠️擅自提高浓度至0.05%
导致200亩荔枝幼果出现"麻子脸",直接损失45万元。农技员解剖发现:高浓度药剂堵塞果皮气孔,阻碍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植物代谢过程)
效果对比实测表
| 处理方式 | 防效 | 商品果率 | 亩产值 |
|---|---|---|---|
| 未防治 | 0% | 62% | 1.2万元 |
| 传统药剂 | 63% | 78% | 1.8万元 |
| 吡唑醚菌酯方案 | 91% | 94% | 2.6万元 |
(数据来源: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2025年报告)
老果农的独门技巧
🌳清晨5-7点施药(叶片气孔张开度最大)
🌳混配腐殖酸(药效延长3天)
🌳重点喷果穗背面(病菌侵染主要部位)
茂名高州张大姐去年创新应用:无人机飞防配合地面补喷,使药剂覆盖率提升至98%,人工成本节省35%

必知专业名词解释
- 霜疫霉病: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果面产生褐色水渍状病斑
- 悬浮剂:农药剂型,微粒悬浮在液体中,适合叶面均匀附着
- 坐果率:花朵成功发育成果实的比例,决定最终产量
🧑🌾你在防治荔枝病害时遇到过药剂灼伤果皮的情况吗?是浓度问题还是混用不当?欢迎留言分享你的实战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