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技术 农药技术 >

氰烯菌酯配吡唑醚菌酯能治哪些病?

病害类型推荐配比每亩成本见效天数小麦赤霉病3:118元3-5天黄瓜霜霉病1:122元2-4天草莓根腐病1:225元5-7天(数据来源:1田间试验、3混配方案)三...

刚种大棚的老王最近愁坏了,眼看着黄瓜叶子长满白毛,农药店老板让他买氰烯菌酯,邻居老李却塞给他一包吡唑醚菌酯。这俩名字绕口的农药到底怎么用?新手如何快速涨粉般掌握配药秘诀?咱们今天就仔细讲这个事。

氰烯菌酯配吡唑醚菌酯能治哪些病?

一、这俩药到底啥来头

​氰烯菌酯就像病菌的"断粮专家"​​,专门收拾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枯萎病。去年江苏盐城的小麦田,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兑水喷两次,赤霉病发病率直接从35%压到8%。而​​吡唑醚菌酯更像"断病菌的电闸"​​,能切断60多种真菌的呼吸链,山东寿光的黄瓜大棚用它治霜霉病,7天喷一次,病斑三天就变干。

这哥俩混着用可不是简单的一加一。云南农科院的实验发现,治厚垣镰刀菌时​​1:2的配比(氰烯:吡唑)增效系数飙到3.19​​,相当于花一份钱办三份事。但要是拿来治立枯丝核菌,2:1的配比才是王道,EC50值能降到0.10mg/L,比单用强十倍。

二、黄金搭档的隐藏技能

​别以为它俩只能治赤霉病​​,去年河北的草莓种植户老刘,用这组合治好了连专家都头疼的根腐病。秘诀在于:

氰烯菌酯配吡唑醚菌酯能治哪些病?
  1. ​氰烯菌酯擅长钻土​​,能把藏在土壤里的病菌掏出来
  2. ​吡唑醚菌酯能顺着叶脉游走​​,给作物全身消毒
  3. ​混用后持效期延长5-7天​​,省了至少一次打药工
病害类型推荐配比每亩成本见效天数
小麦赤霉病3:118元3-5天
黄瓜霜霉病1:122元2-4天
草莓根腐病1:225元5-7天

(数据来源:1田间试验、3混配方案)

三、新手最常踩的坑

Q:为啥我按说明书配比用了没效果?
A:可能遇上"假复配"了!河南周口的李大姐去年买的复配剂,瓶身上写的氰烯:吡唑=2:1,实际检测只有1:8。教大家个绝招——看登记证号,像PD20250258这种正规登记号才靠谱。

Q:听说混用会烧叶子?
A:这事得怪用水量!安徽的葡萄种植户老张,用无人机打药兑水少了,新叶直接卷边。记住​​每亩兑水量不能少于30公斤​​,尤其是高温天要加到40公斤。

氰烯菌酯配吡唑醚菌酯能治哪些病?

Q:能连续用三年吗?
A:千万别!江苏的棉农连续三年用这个组合,第三年防效直接腰斩。农科院专家建议​​每年最多用两次,中间穿插使用克菌丹或代森锰锌​。

四、实战中的骚操作

去年山东聊城的西红柿基地闹晚疫病,农技员老赵搞了个神操作:​​早上用氰烯菌酯灌根,傍晚用吡唑醚菌酯喷叶​​。这么折腾虽然费工,但防效比单纯混用提高40%。原理很简单——氰烯菌酯见光易分解,傍晚喷浪费药效。

还有个冷知识:​​加0.1%的植物油助剂​​,能让药液在叶面多停留2小时。河北保定的桃农试过,治白粉病少打一次药,省钱又省力。

氰烯菌酯配吡唑醚菌酯能治哪些病?

氰烯菌酯(qíng xī jūn zhǐ)

真菌界的"饥饿疗法"专家,通过阻断病菌的能量合成让其饿死。特别擅长对付藏在维管束里的镰刀菌,但对卵菌类病害基本无效。

吡唑醚菌酯(bǐ zuò méi jūn zhǐ)

植物体内的"电子警察",专门拦截病菌的呼吸链。渗透性强到能穿透叶片蜡质层,但单用容易让病菌产生抗药性。

​最后唠叨​​:买复配剂千万看清登记作物!治小麦赤霉病要选登记证号带PD20250258的,治黄瓜霜霉病得找PD20251186开头的。农药瓶身上这串数字,可比网红带货靠谱多了。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nongyaojs/104287.html"
上一篇 菜农必看:高效氯氟氰菊酯怎么选能省3成农药钱?
下一篇 苯酸甲环唑复配指南_安全混用方案_作物分类详解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