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露水未散时】
王守田蹲在陇间,指尖捻开表土层,3厘米深处已见白色须根。这是他连续第7天凌晨巡查的成果——出苗第12天,80%幼苗展开2片真叶,此时田埂缝隙里马齿苋的嫩芽正顶破地膜。

"就是今天!"老王掏出手机,农技站推送的《2025葱属作物除草窗口期白皮书》显示:真叶期茎基木质化完成时,是封闭除草最后时机。
【9:00 配药车间】
农艺师张慧核对配比:"33%二甲戊灵悬浮剂,兑水稀释300倍,亩用量别超100ml。"她特别提醒正在兑药的工人:"看见没?这瓶盖内侧的蓝色刻度线,对应不同生育期用量。"
车间电子屏滚动着实时预警:地表温度即将突破28℃,11点后禁止施药——高温会加剧药液蒸腾,可能灼伤洋葱幼叶气孔。

【14:00 精准施药】
无人机掠过田块,离地1.2米定高喷洒。老王紧盯操控屏:飞行速度2.8m/s,雾滴粒径150μm,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药液在垄沟的沉积效果。隔壁老李去年因手动喷雾器压苗,导致15%缺株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17:00 药效验证】
扒开地膜检查的老王露出笑意:灰灰菜叶片已出现萎蔫斑点,而洋葱苗的蜡质层完好无损。他掏出土壤EC计插入土层,0.3ms/cm的数值显示药剂未向下渗透伤根。
■ 关键数据看板

指标 | 安全阈值 | 当前值 |
---|---|---|
幼苗株高 | ≥8cm | 9.2cm |
地温 | <28℃ | 26.5℃ |
土壤含水量 | 18-22% | 19.7% |
施药均匀度 | ≥90% | 92.3% |
【农博士提醒】
- 遇连续阴雨需延迟施药,湿度超75%易引发药害
- 沙质土壤用药量减15%,粘土地增加10%
- 施药后24小时内遇雨,需补喷半剂量
- 与叶面肥间隔期不少于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