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播种前整地期
拖拉机轰鸣声中,老张望着刚收割完小麦的茬地发愁。套种玉米的茬口杂草丛生,残留的野燕麦、节节麦根茎盘踞在土层里。此时应选用"封闭+灭生"组合方案:

- 使用乙草胺(200-250克/亩)搭配唑嘧磺草胺进行土壤封闭处理,形成药膜阻隔杂草萌发
- 对已出土的恶性杂草,每亩添加41%草甘膦异丙胺盐250克定向喷洒,注意避开小麦根茬区域
- 沙质土壤需减少10%药量,黏土地则要加大喷水量至50公斤/亩确保药剂渗透
场景二:玉米3叶期遇暴雨
六月的暴雨让玉米苗出现"黄化蹲苗",田间的马唐、反枝苋却疯长。此时应采用"安全剂+定向喷雾"策略:
- 选用含安全助剂的42%丁异丙莠悬乳剂(180-230毫升/亩),在雨后墒情适宜时补喷封闭层
- 对已突破封闭层的杂草,使用烟嘧磺隆(100毫升)混配硝磺草酮(80克),添加0.5%植物油助剂增强粘附
- 特别注意:郑单958等密植品种对烟嘧磺隆敏感,需改用15%甲基磺草酮(100毫升/亩)
场景三:小麦灌浆期杂草反扑
套种带里的小麦进入灌浆期,玉米已高达80厘米。此时操作要兼顾作物安全与除草效果:
- 行间定向喷施20%百草枯水剂(150毫升/亩),加装防飘移罩避免药液接触小麦穗部
- 对顽固的香附子,采用56%二甲四氯钠盐(60克)与灭草松(200毫升)交替使用,间隔期不少于7天
- 清晨露水未干时禁用喷雾,选择上午9-11点无风时段作业
极端天气应对方案
遇到倒春寒或持续干旱的特殊气候:

- 低温期(<8℃)优先选用双氟磺草胺(6克/亩)进行小麦带封闭,其耐低温特性可保证30天持效期
- 干旱年份将乙草胺用量下调至180克/亩,改用滴灌系统分次施药,每次灌溉带药水量控制在20立方米/亩
- 暴雨预警前48小时,及时补施噻吩磺隆(20克)形成二次封闭,防止雨水冲刷导致药效流失
智能防除新趋势
在北斗导航机械辅助下:
- 采用变量喷雾系统,根据杂草密度自动调节乙莠合剂(200-250毫升/亩)的施药量,节省药剂15%
- 试验纸膜覆盖控草技术,配合播喷同步施药,使除草剂减量30%的同时防效达95%
- 建立田块电子档案,记录历年草相变化,为莠去津、烟嘧磺隆等药剂的轮换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注意事项
- 套种带边界处实施"缓冲隔离",留出15cm无药区防止药剂渗透交叉危害
- 配药全程采用二次稀释法,先用少量清水制成母液再兑水稀释,避免沉淀堵塞喷头
- 施药后及时清洗器械,专用喷杆避免药剂残留引发后茬作物药害
通过分场景精准用药,既能实现玉米小麦和谐共生,又能将杂草危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最新田间试验显示,该方案使套种田除草成本降低22%,玉米千粒重提高8.3%,小麦赤霉病发生率下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