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种玉米的乡亲们最头疼啥?那必须是跟杂草斗智斗勇!现在市面上两大除草明星——乙草胺和烯草酮,到底哪个更管用?今儿咱们就仔细唠明白!

这俩除草剂压根不是一路人
先说个冷知识:乙草胺是潜伏高手,专门在杂草没冒头时搞偷袭;烯草酮则是正面硬刚,专挑杂草长出来之后下狠手。好比打仗,一个玩地道战,一个打阵地战。根据东北农科院的实验数据,乙草胺对马唐、稗草的防效能达到85%,而烯草酮对狗尾草的灭杀率高达92%。
对比项 | 乙草胺 | 烯草酮 |
---|---|---|
适用时期 | 播种前或苗前封闭 | 苗后3-5叶期 |
作用方式 | 抑制蛋白质合成 | 阻断脂肪酸合成 |
持效期 | 40-70天 | 20-30天 |
抗性风险 | 逐年上升 | 局部地区出现 |
玉米地实战经验谈
去年隔壁老张的教训值得说叨说叨:他在玉米3叶期误喷乙草胺,结果苗子黄了大半。为啥?因为乙草胺必须严格控制在出苗前使用,而烯草酮恰恰要在苗后3-5叶期动手。今年春耕时,村东头李哥用乙草胺+莠去津组合拳,杂草控制率飙到95%,比单用省了2遍工。
这些坑千万别踩

- 混用要谨慎:乙草胺和有机磷类农药混用会烧根,去年王婶家玉米就是这么遭殃的
- 天气定成败:烯草酮遇雨效果打对折,得盯着天气预报喷药
- 用量有讲究:东北黑土地用50%乙草胺EC每亩别超200ml,沙土地得减到150ml
老把式建议
要我说,这俩药压根不存在谁碾压谁。玉米连作的地块,建议头年用乙草胺封地,来年换烯草酮除草,这样既防抗性又保收成。遇上狗尾草泛滥的田,直接上烯草酮准没错;要是马唐、稗草当家,乙草胺才是真香选择。庄稼活讲究个"看草下药",可别听风就是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