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子最好不要用膨大剂。
建议使用生态药剂:壮果蒂灵胶囊是一种阳离子经络活性调理剂,可使果实把柄变粗,水分和营养输送流畅,提高营养流量,促进果实发育和膨大,不刺激细胞,无毒,用后无不良反应,成功代替了农药膨大剂和激素。本品不含农药、肥料或细胞分裂素成分,可激活植物生态生长正能量,拓宽植物导管路径,提升植物吸水吸肥力度,提升果实产量和质量,降低落果率,减少裂果、僵果、畸形果发生率。
本品胶囊常温下保质期3年。壮果蒂灵胶囊:可保果、优化果肉品质、防生理落果。适用于柚、枣、桑、橙、桃、梨、杏、核桃、板栗、银杏、苹果、李子、柑橘、杨桃、脐橙、金橘、柠檬、柿子、樱桃、石榴、橄榄、香蕉、荔枝、葡萄、龙眼、八角、腰果、猕猴桃等各种水果树,干果树,其它结果树。
每15公斤液体中加入本胶囊1粒,也可以加多粒,搅拌溶解后喷雾。果树一般在开花前、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各喷一次。共3次,每10颗胶囊可兑水150公斤,喷1亩成龄果园为宜。温馨提示:壮果蒂灵和新高脂膜粉剂一起使用,对植物生长发育可起到内经络调理、外表皮保护的多重功效。
本技术参考中用药量为基本稀释度,用户可根据作物身价档次,适当加重浓度。
2、膨大剂对于植物具有什么作用呢?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素的物质,系那个一直推崇“高新”技术的美国Sandoz公司最早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居然批准了该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对植物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但是目前有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膨大剂本身无害,如果使用不当,会对植物和瓜果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葡萄膨大剂是一种专用于葡萄上增大果粒的植物激素。他主要分为三大类:【1】消籽类【2】膨大类【3】消籽膨大兼用类。如果按照所使用的品种分,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欧美种膨大剂】和【欧亚种膨大剂】 市场上比较全面的产品有【伊氏葡萄膨大剂】系列产品等等。
3、什么叫猕猴桃膨胀剂?膨大剂俗称"膨果龙",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常见膨大剂有氯吡脲,由瑞士Sandoz公司最早研发,由东京大学药学部的首藤教授等发明。
膨大剂是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属于农药范畴。从使用功能来看,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膨大、延长花期、矮化植株、促进生长等作用。目前已在我国经登记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38种。不只是在我国,从上世纪30年代研发推广起,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全世界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蔬菜、水果种植、储存中也在普遍使用。
4、肥料中的激素是什么?激素是指植物自身合成的叫做激素,也就是内源激素,人工合成的应该叫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的内源激素一共有五大类,分别是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常见与内源激素有相似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吲哚乙酸(生长素),赤霉酸(赤霉素)、苄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S-诱抗素(脱落酸)、乙烯利(乙烯)。
生根的调节剂主要是吲哚乙酸(丁酸),萘乙酸钠等,也有一些其他的有机类物质可以生根,比如黄腐酸、海藻酸、壳聚糖等等
5、怎么能知道桃子加了膨大剂?1、打了膨大剂的普通桃子一般外表颜色呈不自然的鲜红色,个头相对比较大长相匀称闻起来没有自然清香的味道,吃起来也不会甘甜爽口。
2、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俗称“膨大果”,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植物激素类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