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苯隆和氯吡脲是两种不同的杀虫剂,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复配使用,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 检查药物的适用范围和用量,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南。
2. 确保两种药物互补而不重叠,以提高杀虫效果。在选用两个药物时,应注意它们的化学性质、用途范围和杀虫谱。
3. 确定不同杀虫剂的间隔时间和剂量,以避免相互干扰和药物残留。
4. 控制使用量和频率,以防止药物积累和对有益昆虫的影响。
如果不是专业人员,建议不要自行复配使用,最好咨询相关专业人员的建议。
2、杨梅喷什么膨大剂?常用的膨大剂有赤霉素、氯吡脲、噻苯隆、6BA等,使用合理的浓度,确实会增加果粒的大小,但是过量使用就会明显降低杨梅果实的品质。
回答在杨梅幼果期(绿豆大小)、膨大期和着色期的时候,用20ml流体硼+20ml流体钙镁兑水20kg喷施,促使果实变大。当杨梅进入果实膨大期的时候需要施好壮果肥,并尽量采取农业防治与生物防治的方法防治病虫害,减轻农药残留,而在杨梅第一次生理落果结束后至果实膨大期前需要疏掉畸形果、病虫果、密生果以及小果。
3、复硝酚钠在果实膨大期怎样使用?复硝酚钠增大果粒
花前一周左右要“掐肩去尖”进行整穗,盛花后10天左右及时在3—4天内疏果,特别是四倍体的藤稔、巨峰等,每穗疏后约留35—40粒。自配浸果膨大剂,以复硝酚钠0.3g+0.1%吡效隆(氯吡脲)酒精液剂5毫升兑水1公斤,膨大剂浸2—3秒,稍弹一下果穗以震掉多余药液,一般可使果粒增大25%以上。此是若结合少量杀菌剂效果更好。用处理后应增加肥水用量,特别是有机肥要用足。
二倍体欧亚种象绯红、大红球等膨大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僵果顿长现象,上色差、糖度下降,不宜采用吡效隆、赤霉素处理,可使用复硝酚钠加细胞分裂素6-BA,防止僵果裂果,促膨果大,改善色泽、糖度。根据葡萄树长势、花穗的情况可在盛花期于花穗喷布低浓度赤霉素以疏掉一部分果粒,花后环剥主干枝,效果较好。
复硝酚钠促进早熟
复硝酚钠4克兑水150公斤,抑制秋稍生长,集中调动营养物质运输到果穗、果粒,既促进膨大果实,又可显著提早成熟,这样能够减少或避免果树“环肃”小手术,早熟效果明显,实验证明对比不处理要提早上色成熟10—15天。对于环剥技术开度要小,环剥口好用有色胶带包裹,以促进愈合,若结合增糖、增色措施,效果更好。但要注意,旺树效果明显,弱树不明显,有的反而有副作用,导致植株严重衰弱。采用手术的葡萄树,叶面喷施复硝酚钠加菌无菌,利于伤口愈合,防病菌感染。
复硝酚钠能增大果粒?葡萄上如何使用复硝酚钠?
复硝酚钠果实无核化处理
适用品种为巨峰、先锋、京亚、藤稔等。无核化处理的果穗要严格疏穗,在花前一周左右摘去副穗,并剪去果穗基部支穗3—6个,掐掉穗尖,使留下的花穗保留约5—6个支穗。强梢留一个花穗,弱梢全疏去。花前2—3天,用无核灵1号(有效成分一般是赤霉素、吡效隆、或噻苯隆、防落素等)浸沾果穗2—3秒,稍弹一下花穗以震掉多余药液,可破坏种子的形成,产生无核果。由于果实的种子能产生促使果实膨大的内源,处理1次无核果较小,因此需补充细胞赋活剂复硝酚钠,协调的供应以增大果粒,处理时间和方法同上述“增大果粒”一样。
第二次处理前疏果,疏去内向的果粒及小粒,每穗保留40—50粒。叶面喷施硼+钾(或硼磷酸二氢钾)京亚、巨峰、藤稔等品种,粒重12—15克,大32克,且着色提前7—10天,果肉变硬脆,糖酸比高,品质风味好,售价远远高于同品种有核果,同时也利于提高葡萄的耐贮性能。
复硝酚钠增强果实耐贮性
在浆果膨大后期,用复硝酚钠、三十烷醇配合微肥硼、锰和钾的补充,喷布葡萄果实及叶面1—2次,可明显提高浆果的耐压性,同时由于抑制了浆果内细胞膜的透性随贮存期延长而加大的趋势,因而可提高葡萄的耐贮运性,改善了品质。
另外为防止葡萄在贮存中脱粒,除在采前半个月内严格控制土壤水分外,可用300—500倍B9喷施果穗,采前两周用多多收10毫升兑水15公斤喷施果穗,可明显防粒,保持果梗新鲜,提高果穗耐贮运性。此外应注意,氮肥施用过多,用乙烯利等催熟的葡萄不耐贮运。
复硝酚钠防止果实裂果
葡萄裂果主要发生在浆果发软即将成熟时期,因品种不同发生程度不等,裂果原因主要是降雨过多,和土壤中水分急剧变化即暴干暴湿。保持土壤水分稳定,防止果实吸收水分过多是防止裂果的主要措施。除套袋技术外,可以每隔10-12天喷施1次复硝酚钠,并维持钾素、钙素、硼素正常供应,对防裂效果非常有效。
复硝酚钠结合滴灌或灌溉
复硝酚钠冲施或滴灌,可以促进根系发育,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增强抗旱、抗盐碱的能力,有利于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期落叶和根系过早衰老,有利于保持强壮的的树势。一般亩用复硝酚钠10-20克,也可与化肥、复合肥等配合使用,能够提高肥效,节省化肥,大限度的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4、蜜光葡萄膨大处理技术?蜜光葡萄膨大技术摘心是许多植物在种植过程中常做的一项工作,摘心,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也就是摘除正在生长的新梢顶端幼嫩部分,实际上也就是这个意思,葡萄在种植中也同样需要摘心。葡萄是一种非常高营养价值的一种水果,而且在不同的地区,葡萄的成熟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葡萄的成熟期是什么时候?又该注意什么吧。
属A级无公害农药喷克为保护性杀菌剂,不进入植物体内部。 且毒性低、低残留。 属于A级无公害农药,适于绿色食品生产 。 有利于产品出口。 混配性好喷克可与除强碱性农药以外的许多农药混用,且有些农药与喷克混用有明显或突出的增效作用。
葡萄属于是夏季末秋季初的一种水果,大概的成熟时间为7-10月份左右。栽种地区不同,它的成熟时间也有一定的区别,南方地区成熟较为早一些,约在6、7月份就生长成熟了;而新疆地区则是在8、9月份成熟的。还有,种植的品种也会影响成熟时间,有早熟、晚熟的品种,成熟期都不一样,但在7、8月份左右就基本上市了。
蜜光葡萄膨大技术转色初期始忌喷施菌酯类药剂,其能促进氮的吸收,还能抑制葡萄乙烯物的生成。第三次定梢(一般在4月22日左右)按20厘米留一新梢的原则,进行抹芽定梢。 把新梢用布条绑缚在铁丝上,将多余的梢陆续抹处,并注意每株靠近主干位枝留1-2档营养枝。 定梢量每亩控制在3000条左右。 在以后生长中要注意不断抹除后来萌发的无用芽。 应采用小棚架、单龙干或双龙干整枝,中短梢修剪。
果实进入第二次膨大,这时要特别注意果实的裂果现象,裂果的原因主要是前期土壤水分亏缺,后期来到雨季,这时果实猛烈吸水导致果皮开裂。
蜜光葡萄膨大技术为了让葡萄提高开花坐果率,那就得控制住新梢的疯长。
气象因素。 花期气温。 葡萄花期最适温度为20-25℃,若开花前气温低于10℃,影响花芽的正常分化;花期气温低于14℃,花器发育不良而脱落;花期气温超过35℃,易造成花器萎蔫坏死。 花期降雨。 花期逢连阴雨天气使花冠脱落困难,花药不能正常散粉。
葡萄裂果是影响葡萄品质及产量的最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雨水越大裂果现象越重,而葡萄浆果进入第二次膨大期,正是防止裂果的最佳时期。
多次结果技术 。 利用副梢一年多次结果。 热区气候温暖,生长期长,芽具早熟性,副梢多次萌发,花序原始体容易形成,可诱发葡萄一年多次结果。 选用适宜品 种如巨峰、白 香蕉等。 在开花前15~20d,对结果蔓留4~6片叶摘心后,促顶端萌发1~2个副梢,其余抹除,使之形成花序原始体;副梢长5~6片叶时留1~2片叶强行摘心;摘心后又发生二次副梢,当长3~4片叶时留1片摘心;三次副梢同样处理,经过多次摘心处理,副梢即可一年多次结果。
蜜光葡萄膨大技术
5、氯吡脲噻苯隆和苄氨基嘌呤的区别?氯吡脲噻苯隆(Chlorpyrifos)和苄氨基嘌呤(Benzimidazole)是两种不同的农药,它们有以下区别:
1.化学结构不同:氯吡脲噻苯隆属于有机磷农药,化学结构中含有磷酸酯基团。苄氨基嘌呤属于苯并嘧啶类农药,化学结构中含有苯环和嘧啶环。
2.作用机制不同:氯吡脲噻苯隆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昆虫体内的胆碱酯酶活性,干扰神经传导,导致昆虫死亡。苄氨基嘌呤是一种抑制真菌细胞分裂的剂,通过干扰真菌细胞的核酸合成和微管形成,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
3.用途不同:氯吡脲噻苯隆主要用于农业上的杀虫剂,可用于防治多种害虫,如蚜虫、飞虱、螨虫等。苄氨基嘌呤主要用于农业上的杀菌剂,可用于防治多种真菌病害,如白粉病、黑斑病等。
4.毒性不同:氯吡脲噻苯隆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苄氨基嘌呤在一定浓度下对人体和环境也有一定的毒性,但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并最大限度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