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莠去津真是"根吸专业户"吗?
老张头去年种玉米时,把莠去津喷在杂草叶面上,结果虫子没死倒把玉米苗烧黄了。农技员一句话点破迷津:"这药是根吸的,你往叶子上招呼可不灵!" 莠去津确实是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但它的吸收方式比想象中更有门道。
举个真实案例:河北玉米田对比试验发现,土壤处理的莠去津杀草率92%,叶面喷雾的仅有38%。原理就像输液和口服的区别——根部吸收能通过维管束直达杂草全身,叶面吸收只能局部起效。
根部吸收的三大"超能力"
- 穿透地表游击战
雨水会把药液带到10cm深土层,专治那些藏在土里的杂草种子(比如狗尾草、马唐)。 - 持效期长达半年
在土壤中形成"药膜层",新发芽的杂草探头就被灭。 - 定向打击不伤苗
玉米根系会分泌解毒酶,而杂草没有这层保护。
关键数据对比:

吸收途径 | 传导速度 | 持效期 | 适用场景 |
---|---|---|---|
根部吸收 | 2-4天 | 60-150天 | 播种前土壤处理 |
茎叶吸收 | 12小时 | 7-15天 | 苗后早期补防 |
(数据综合2、6、8)
叶面喷雾就白瞎了?错!这些情况必须叶面补刀
◆ 杂草已破土3cm:根吸来不及阻断光合作用
◆ 沙质土壤漏水快:药液被冲走需叶面补救
◆ 遭遇持续干旱:土壤干燥影响根系吸收
吉林玉米田去年遭遇春旱,老农们用根部施药+叶面喷施莠去津悬浮剂双管齐下,杂草死亡率从55%飙升到89%。

使用禁忌:这些操作等于烧钱
- 碱性肥料混用:会产生白色沉淀,药效折损70%
- 桃树园周边使用:残留期长达半年,桃树根系会被误伤
- 超量施用:亩用量超250g会造成后茬小麦发黄
去年河南某农户图省事,把莠去津和碳酸氢铵混用,结果整块玉米地像被火燎过——药肥反应产生氨气,烧苗率高达43%。
干了十年植保,我发现个有意思现象:用莠去津的玉米田,来年种大豆反而更壮实。后来才明白,它的残留能抑制部分土传病害。但切记——甜玉米、糯玉米千万别用莠去津叶面喷,否则就像给玉米灌敌敌畏,等着收干秸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