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下地的新手小王最近很抓狂——上周才喷的除草剂,地里的狗尾草又窜出来了。这事儿就跟新手如何避免药害一样,看着说明书操作还是踩坑。今天咱们就用人话唠明白,这瓶药水到底能给你撑多久场子。

"说明书写着30天,为啥我的20天就歇菜?"
去年河北邯郸的张大姐就栽在这事上。她家玉米地因为误判药效期,多打了两次药,结果杂草没死透,玉米苗倒黄了一片。其实乙草胺的药效就跟橡皮筋似的,全看你怎么拉。
举个实在例子:黏土地的老李头雨后施药,药效硬生生撑了48天;隔壁沙土地的老王同一天施药,28天杂草就反扑。这差距能塞下两头牛!
三大因素把着药效命门
- 湿度这个磨人精
- 土壤干得冒烟(含水量<20%):药效缩水到25天
- 湿度刚刚好(40%左右):稳稳当当35天
- 积水田?药效直接对半砍
- 温度这个两面派
- 15-25℃是亲妈温度,药效不打折
- 超过30℃?每天药效蒸发2%
- 低于10℃?药效还在但除草能力蔫了
- 土质这个隐形裁判
- 黏土地像保鲜膜,药效锁得牢
- 沙土地像漏勺,药效哗哗流
- 黑土地最争气,轻松突破45天
问:咋知道药效过没过期?
答:试试这个零成本的土办法——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