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杀菌剂有:苯甲-丙环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吡唑醚菌酯乳油、丙环-嘧菌酯悬浮剂、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等。
有苯甲-丙环唑乳油、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吡唑醚菌酯乳油、丙环-嘧菌酯悬浮剂、丙森锌可湿性粉剂等。
杀菌剂有多菌灵,代森锰锌。
2、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的区别?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是两种不同的除草剂。
苄嘧磺隆:
苄嘧磺隆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稻田除草剂,可以被杂草根、叶吸收并传到其他部位,用于防治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异性莎草、水莎草、萤蔺、鸭舌草、水芹、节节菜、野慈姑、眼子菜、青萍、鳢肠。对水稻等作物安全,但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主要剂型为10%可湿性粉剂。
吡嘧磺隆:
吡嘧磺隆是一种选择性内吸传导型稻田除草剂,可被杂草根系和叶片吸收,并在植株体内双向传导,通过抑制乙酰乳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碍支链氨基酸的合成,以阻止细胞分裂,使杂草停止生长、变黄,最终死亡。适用于防治稻田多种一年生和多年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如鸭舌草、水莎草、萤蔺、水芹等。对水稻等作物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晚稻品种(粳、糯稻)相对敏感,应尽量避免在晚稻芽期施用,否则易产生药害。主要剂型为10%可湿性粉剂。
苄嘧磺隆和吡嘧磺隆是两种不同的除草剂,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化学成分、用途和安全性。在使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产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药剂。
3、苯甲咪鲜胺和咪鲜胺的区别?苯甲·咪鲜胺,有效成分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苯醚唑·咪鲜胺是由苯醚甲环唑与咪鲜胺按一定比例混配的一种内吸治疗性广谱低毒复合杀菌剂,防病范围广,内吸传导性好,使用较安全。
咪鲜胺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咪鲜胺的作用
1、具有保护和铲除作用
2、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大田作物、果树及蔬菜等病害
3、也可用于防治禾谷类茎、叶、穗上等多种病害如白粉病、叶斑病等
4、还可与多种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混配
5、对多种作物子囊菌和半知菌病害有显著防治效果
4、药害最严重的表现?叶出现不同颜色形状各异的斑点(喷雾使用斑点多为细小圆形)或焦枯穿孔;
叶片失绿(如广灭灵对果树的药害、三氯苯类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等);
叶片黄化(如过量使用赛克津使大豆叶片变为黄色);
叶片烧焦(如莠去津对小麦 幼苗的药害);
5、玉米常用杀菌剂?玉米杀菌剂有戊唑醇、三唑醇、三唑酮、烯唑醇、粉唑醇、高效烯唑醇等药物。
戊唑醇:属于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既具有杀菌活性,又能促进作物生长,被作物吸收后会转移至其它部位。
三唑醇:是一种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对玉米丝黑穗病具有防治效果。
三唑酮:属于三唑类杀菌剂,对玉米圆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1、戊唑醇
(1)该药物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属于麦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具有内吸活性和保护、治疗作用。使用后可快速被植物(有生长力的部分)吸收,并向顶部及其他部位转移。
(2)该药物既具有杀菌活性,又能促进作物生长,使用后可促使根系发达、叶色浓绿、植株健壮、增加有效分蘖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2、三唑醇
(1)该药物是一种广谱内吸性种子处理剂,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赤霉素、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细胞分裂速率。
(2)该药物可被植物的茎、叶吸收,在新生组织中稳定运输,但在老化、木本组织中输导不稳定。
(3)该药物适用于防治麦类黑穗病、白粉病、锈病,以及玉米、高粱等作物的丝黑穗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