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栽培季节
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离水源近、卫生的地方。常用菇棚有阳畦、塑料大棚等,阳畦深10~20厘米,大棚高2。50~3米、宽10~15米、长20米不等。每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春季栽培可选用新831、792、推广1号、9611等,时间越早越好,秋季栽培以9月份以后较适宜,可选用新831、539、4011、人防菇等。
夏季选用P01、中联26、红平菇等。以春、秋为主,夏、冬可利用遮阳网、大棚等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 000毫升。
2。
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①棉籽壳98%、石膏粉1%、糖1%。②玉米芯88%,麦麸10%、生石灰粉1%、石膏粉1%。③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粉1%、糖1%。
应提前70~80天制作菌种。原种和栽培种多使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种也可用15~17厘米×33厘米×0。
03~0。04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当温度达100℃时保持12~16小时。
3 培养料制作
3。1 培养料配方
①木屑50%、谷壳21%、棉籽壳25%、石灰2%、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料或发酵料栽培。
②棉籽皮94%、钙镁磷肥2%、石膏2%、石灰2%、加多菌灵0。10%~0。20%杀菌、生料栽培③棉籽皮99%、石灰1%、加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栽培。④棉籽皮50%、稻草屑40%、玉米粉8%、石灰2%、熟料栽培。⑤稻草99%、石灰1%、发酵料栽培时加入0。
10%~0。20%的多菌灵、熟料栽培。⑥玉米芯98%、石膏1%、过磷酸钙1%、加50%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或熟料栽培。
棉籽壳要求没受雨淋、新鲜、颜色正常的当年棉籽壳,一般可加入1%~2%石灰水、0。10%~0。
20%多菌灵等拌料。稻草应曝晒3~5天,切成2~3厘米长小段或粉碎成稻草粉,加入3%石灰水浸泡24~36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稍加晾晒后待用。玉米芯应干净、新鲜、无霉、无结块、无污物,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放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10~30小时,捞出后用水冲洗,稍沥干待用。
3。2 培养料配制
生料配制 在自然条件下直接配制培养料,可用拌料机搅拌或人工拌料。含水最60%左右,拌料时,一般加入0。10%~0。20%的50%多菌灵。
熟料配制 方法基本同生料,可不加多菌灵等药物P11值稍微调高一点。
发酵料配制 培养料含水量65%~70%,也可加入
少量800倍的敌敌畏稀释液和0。10%~0。20%的多菌灵,拌匀后堆成宽1~1。30米、高1。50米、长不限的长方形,堆好后,用直径5厘米左右木棒在料堆上打孔通气,每0。20米打一孔,表面压平后覆盖薄膜或草苫。
料温升至65℃左右时,保持24~48小时后翻堆。翻堆时适当调节水分,堆好后,打通气孔,稍压平后覆膜。再升温到65℃,保持1~2天后再翻堆。如此反复3~4次即可。直至发酵料棕褐色、无臭、料质柔软而有韧性,手握成团,松之即散,随即装袋栽培。拌料时加入石灰,使P11值升至9~10。
3。3 装袋接种
3。3。1 生料和发酵料装袋接种,将塑料袋一端折叠放在地上,从另一端装进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周围压实中间虚一点,装至8~10厘米,均匀撒一层玉米粒大小菌种。然后再装一层培养料,撒一层菌种。再装第三层培养料,在料面上撒一层菌种将培养料料面盖严。
扎口后将袋子倒转过来,把料面压平,撒上一层菌种后扎口要当天拌料当天装完,装完袋后,以直径1。20~1。40厘米、长50厘米木棒,从袋子一端捅到另一端以利通气。
3。3。2 熟料栽培装袋接种。培养基配制好后,要立即装袋。装后若有破洞,要用透明胶布随时贴封好。
然后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100℃16小时以上,按无菌操作接种。
栽培袋多采用24~28厘米×45~511厘米×0。01~0。015厘米的聚乙烯袋。熟料栽培多采用18~22厘米×40~45厘米×0。03~0。04厘米的塑料袋。
4 菌袋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应及时移到栽培场地发菌,菌袋移入前,室内可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地面撒少量生石灰。
堆放菌袋的层数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气温低于10℃,可堆放5~7层,10~20℃,堆3~5层,20℃以上,堆2~3层,超过28℃,宜单层排放在地面,并采取降温措施。低温季节发菌,可以增加堆放高度和密度,并加盖覆盖物保温。
发菌时应光线较弱,空气湿度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
一般接种后3~5天,菌种开始萌发,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稍松动一下包扎的塞子,或用细铁丝在两端菌种处扎小孔以利通气。翻堆方法是下倒上,上倒下,里倒外,外倒里。接种后10天左右,菌丝已经定植,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应控制在25℃左右,不超过28℃。
如果外界温度很高,应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低温度。结合倒堆,可适当减少堆放层数和增大堆的空间,以利散热通风。以后每隔5~10天翻堆1次,翻堆时,清除污染的袋,污染严重的要埋掉或晒干经特殊处理后再使用。局部污染的可以注射甲醛溶液或克霉灵、多菌灵等控制杂菌发展,同时将污染的袋子远离发菌场地,单独培养。
2、白灵菇的大面积栽培成菇如何管理?白灵菇的种植方法
我来答共1条回答
匿名用户2024-09-10
一、白灵菇的发育条件
营养要求
白灵菇对营养的要求并不苛刻,所有阔叶树的木屑、棉籽壳、玉米心均可栽培,氮肥主要是麦麸、新鲜的玉米粉。白灵菇生产阶段碳氮比25∶1至40∶1;生殖阶段的碳氮比70∶1至200∶1。矿质元素可加石灰、石膏及磷肥。蓟县地区一般在5至6月份制作生产的母种和原种,7月份制作栽培种,8月份制作出菇菌棒,11月份到次年4月份出菇。一般生物效率为40%至60%。第二潮菇很少,菇形也差。但菌棒覆土栽培生物效率为80%至90%,菇长得虽大,但品质差。
温度要求
白灵菇属低温型的菇类,菌丝生长温度为5℃至32℃。最适应温度22℃至25℃,5℃以下生长缓慢,在35℃至37℃时菌丝停止生长。其菌丝体后熟则需要30至45天达到生理性成熟,一般控制在零下3℃至15℃之间,最适宜温度为7℃至12℃子实体方能分化,出菇生长温度在3℃至22℃,最适宜温度在13℃至18℃。从制出菇菌棒到采收为110至130天左右。从菇蕾到采收为8至15天左右,蓟县出菇时间在11月下旬至次年3月。
水分要求
培养料料水比为1∶1至1∶1.3,培养料的水分为65%,白灵菇菇体生长发育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5%至90%,相对湿度过高会出现黄菇。在低温6℃至7℃,空气湿度过小时常发生菌盖龟裂。白灵菇含水量小,采摘后在15℃以下可保持14天左右。
光的要求
白灵菇在发菌阶段暗培养完全可以正常生长。但菇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子实体很难分化,强光下不易形成子实体,一般光线为800至1500勒克斯,光照时间每天为12至14小时。不同品种对光线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有的需要强光,有的需要弱光,但生产实践表明:在光线过弱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菇体畸形,菌柄细长,菌盖过小。在寒冷的冬季即使强光直射对白灵菇的外观形状、菇体色泽和品质也影响不大。
氧气的要求
白灵菇是一种好气型菌类,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均需新鲜空气,常通风换气是非常必要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4%以上,白灵菇原基很难出现,发育受阻,易产生畸形菇。从栽培经验看,白灵菇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氧气的需求量超过一般菇类。栽培环境通风不良使子实体菇柄增长,影响品质。但无论哪个生产阶段其通风换气必须是温和的,主要是温度和风速和谐一致。
pH值的要求
白灵菇自然生长环境土壤为微碱性,pH值为7.8,白灵菇菌丝可以在pH值5至11的基物上生长,最适宜的pH值为5.5至6.5。原种栽培中考虑由于高压灭菌时pH值往往下降到0.5分值,则配料时pH值应在7左右。栽培菌棒的配料最适合在6.5至7.5之间,各种培养料的pH值可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
二、白灵菇母种的制作(一级种的制作)
白灵菇母种一定要从权威部门和有菌种许可证的部门购买。购买后在冰箱内保存,如需要扩繁,把冰箱内的菌种提前活化3至5天备用,将优质无霉变棉籽壳200克,另取削皮的马铃薯切成菱形金橘大小,放入冷水盆备用,用不锈钢锅加200毫升自来水(pH值7至7.5)同煮,煮沸时计时30分钟左右,将棉籽壳和200克马铃薯浸煮液双层纱布过滤,提取滤液1000毫升,在45℃以上,趁热分装于180×18毫米硬质试管100至120支,大约每支试管装有8至9毫升的溶液,塞好棉塞,将试管口用硬牛皮纸或塑料薄膜封好,5至7支一捆。灭菌时先用灭菌锅加足够的水(pH值7至7.5)3公斤,接通电源预热,把灌装好的试管放入灭菌锅的套桶内,盖上锅盖平行拧好螺栓,打开放气阀在水蒸气溢出时,盖上放气阀,气压达到0.5大气压时,打开放气阀放尽冷气,在锅内压力达到0时继续加热,当锅内压力达到1至1.2大气压时,保持20至30分钟,切断电源。当锅内压力降到0时,打开锅盖取出培养基试管,轻轻转动或振荡试管,防止冷凝水集在试管内,把试管摆成斜面,使培养基的斜面长度为试管总长度的二分之一左右。每份购买的母种可转接试管30至60支,冷却后可在普通接种箱内进行接种。菌箱进行全部消毒后在培养基上可以一点接种也可以多点接种,但一般情况下,接种点放在培养基斜面的中间,接种后25℃条件下,暗培养约20至24小时,白灵菇菌丝开始萌发,整个培养阶段需8至10天。菌丝长满试管后选择无污染长势健壮的作为生产性母种,有杂菌和发育不良的除掉。
由一代母种转扩的母种成为二代母种,直接用于转扩原种的母种,称为生产母种。生产实践表明:多次转扩培养会使菌种退化,生产母种转扩不能超过五代。
三、原种的制作(二级种的制作)
原种培养基的配方:
(1)纯棉籽壳加水按1∶1.2拌匀,水分为65%。
(2)棉籽壳100千克,生石灰1千克,石膏1千克,50%多菌灵0.1千克,料水1∶1.2,水分65%。
(3)小麦麦粒100千克,磷酸钙1千克,生石灰1千克,红糖1千克,麦粒浸泡10至12小时后,煮熟晾干加入辅助料。
根据所需原种的数量准备好原种瓶,装好以上任何一种培养料,把装好原种料的瓶移入接种箱,接种箱进行全面消毒后,进行接种,每支试管可接原种5至6瓶,接种人员用75%的酒精擦拭双手,然后将酒精灯点燃,用火焰封住母种试管的管口,在无菌的条件下用接种刀放入母种试管内,将母种试管内的菌块割成4至6块,然后在酒精灯上方,打开原种瓶棉塞,将试管中的培养基块放在原种瓶内,原种瓶用塑料薄膜盖好封紧,放入高压锅内加热到0.5个大气压时放尽冷气并继续加热,当气压升到1.5个大气压时,开始计时,停止加热,当降到1.2个大气压时,继续加热,维持1.2至1.5大气压两个小时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后原种的培养选择通风、凉爽、干燥、较阴暗的场所,为了让母种块尽快萌发吃料,开始两天控制在26℃左右,第三天降到24℃至25℃,以后维持在22℃至23℃为宜。
四、栽培种的制作(三级种的制作)
栽培种的配料:(1)棉籽壳80%,木屑10%,米糠8%,红糖1%,碳酸钙8%,pH值7,含水量为65%。(2)麦粒98%,生石灰1%,石膏1%,含水量50%。
栽培种的制作:一般采用17-20×41-45厘米,厚度为0.04毫米的高压塑料筒料。可装干料600至700克左右。栽培袋装好以上配方的原料,进行灭菌,用标准的灭菌铁筐一次可灭菌栽培种菌袋3500至4000个。将接种箱消毒后,在无菌条件下37℃左右进行接种,接种量大一些为好,把原种块轻轻搓碎后,接于菌袋两端,系好袋口,接种后1至2天保持温度26℃,温度不能超过30℃,维持在20℃至27℃条件,菌丝生长较为迅速,约20至25天左右菌丝长满菌袋,可作为
3、平菇粉最佳配方?配方一棉籽壳96.7%、过磷酸钙1%、草木灰1%、石膏粉1%、尿素0.3%。
配方二棉籽壳94%、鼓皮5%、石膏粉1%、多菌灵(50% 含量)0.1%。
配方三玉米芯(粉碎成黄豆粒大小)93%、棉籽饼粉4%、过磷酸钙1%、石灰1%、石膏粉1%。
配方四麦秸或稻草91.7%、棉籽饼粉5%、过磷酸钙 1%、石灰1%、石膏粉1%、尿素0.3%。
配方五玉米芯或花生壳86.7%、鼓皮10%、过磷酸钙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3%。
配方六棉籽壳90.8%、鼓皮5%、豆饼粉1%、磷肥1%、石膏粉1%、石灰1%、尿素0.2%。
配方七稻草91.7%、棉籽饼5%、过磷酸钙1%、草木灰 1%、石膏1%、尿素0.3%。
配方八酒糟77%、木屑10%、鼓皮或米糠10%、过磷酸 钙1%、石灰1%、石膏粉1%
4、玉米芯养蘑菇最简单的配方?方法如下:
选用没有发霉的玉米杆,用石磙碾压,使秸秆压破,切成50~60厘米长,用清水浸泡24小时,沥干水分,播种包膜栽培。三种方法,将玉米秸杆用粉碎机粉碎成粉末,用来配方栽培平菇,采用生料室内或大棚畦床栽培。玉米秸秆粉末78%,棉子壳20%,石膏粉1%,石灰粉1%,水适量,保证含水量占比60~65%为宜。②,玉米芯种植平菇的原料配方。第一种方法是,生料玉米地间栽培,将玉米芯粉碎成玉米粒大小颗粒,在烈日下暴晒两天后使用。配方是玉米芯100斤,石灰粉3斤,多菌灵0.2斤,水18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