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用咯菌腈,或甲霜铜,或络氨铜锌,或恶霉灵,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等淋灌根部进行防治。
花生青枯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春雷王铜,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或氢氧化铜,或氧化亚铜,或氧氯化铜,或甲霜铜,或络氨铜,或松脂酸铜等进行灌根防治。
花生叶斑病,叶面喷洒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或戊唑醇.多菌灵,或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或噻菌铜,或春雷王铜,或氢氧化铜等,效果很好。
发病后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
花生白绢病。用噻呋酰胺,或异菌脲,或啶氧菌酯,或井冈.蜡芽菌,或三唑酮等灌淋根部和喷洒茎基部进行防治。
2、花生如何种植?1、播种时间
花生最佳种植时间,是在4月下旬-5月上旬,也就是谷雨前后是花生播种的最佳时间。如果播种过早,温度过低会使得花生不能正常发芽,并且出苗后的花生长势也较弱,最终影响花生的产量。
2、整地
选择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向阳、中性或者微酸性土壤种植花生,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花生一生所需要的肥料。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磷肥25公斤。
3、拌种
现在拌种是花生种植必不可少的步骤,花生拌种可以促进出苗,预防病虫害,花生长势好下针多,增加产量。拌种可以用硼砂,首先将硼砂用适量清水溶解,一般每千克种子拌0.4克硼砂。另外为了有效防地下害虫,可用吡虫啉或者噻虫嗪、噻呋酰胺,多菌灵等进行拌种。
4、播种
在进行花生播种时,要注意深浅,播种过深,花生容易盘芽或者形成高脚苗。播种过浅,在少雨情况下影响幼苗茁壮生长,形成老僵苗。花生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5厘米左右,播种后,覆盖细泥土3厘米,不要用大块泥土覆盖,否则容易盘芽,甚至不能出芽。
5、追肥
幼苗期追肥:亩施5—15公斤氮素化肥,结合清棵或者中耕除草深施土层中,或者施人畜粪水5000公斤对2.5—5公斤氮素化肥施用。花期追肥:追肥方法、种类和数量与幼苗期追肥相似。中后期追肥:每亩用1—1.5公斤磷肥浸泡在70—100公斤清水中一晚上,过滤残渣后加入50—100克尿素进行叶面施肥。
6、浇水
花生属于一种耐旱作物但不耐渍水,抗涝性不强,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在开花期、结荚期以及饱果期分别浇水一次,能够促进开花和结荚,提升饱果率,进而促进产量提升。浇水要注意浇透,但应避免大水漫灌而产生积水。
7、清棵蹲苗
在花生苗大致出齐时开始,首先清理干净苗附近的杂草,之后将土扒开,让子叶露出地面,这个过程注意不能够损伤根部。清棵之后15天左右进行填土埋窝。
3、花生怎样种才能出苗快又高产?1、拌种
花生拌种现在已经成为高产必不可少的一步,拌种剂也是各种各样,花生种植户通过拌种可以预防地下虫害,以及常见的花生病害,同时可以加入一些花生必须的微量元素来提高产量。
防虫的成分一般有噻虫嗪,吡虫啉,防病害的有噻呋酰胺,精甲霜灵。另外,花生要想高产也需要钼和硼这两种微量元素,可以通过拌种来补充。在拌种时加入适量的钼酸铵以及硼砂,和拌种剂一起。拌种一般在播种前进行,稍晾干之后播种,拌种时要注意,不要把花生种皮弄破,以防不出芽。
2、播种时间
一般每亩地需种量30~35斤,花生播种不宜过深,一般在5厘米左右。春花生温度越高,出苗越快,但不宜过早播种,早播几天和晚播几天产量没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早春温度不稳定,不要急着播种。最佳的播种时间还要以稳定为准。
一般在温度稳定在12℃以上才能播种,温度太低,种子不能发芽,会出现大量烂种闷种的情况,以河南的天气来说,大概在4月20号之后才能播种。有些农户问,花生应该在下雨前播种还是下雨后播种,如果播种后忽然下大雨,土壤湿度大,会把土壤中的氧气挤跑,种子也不能发芽。所以,在播种前,最好先看一下最近15天的天气情况,如果土壤墒情不好,下雨后也可以抢墒播种,前提是温度合适。
3、起垄种植
往年雨水比较多时,很多花生地区会出现烂壳出芽的情况,一般平畦种植时出现这种情况较多,而起垄种植的时候比较少。所以,建议大家进行起垄种植,一般起垄的高度在12~15公分,单双行可根据地块来选择。起垄对于减轻涝害,以及病害都有一定的优势,而且还有利于花生下针。
4、花生种植方法?步骤/方式一
播种时间
花生最佳种植时间,是在4月下旬-5月上旬,也就是谷雨前后是花生播种的最佳时间。如果播种过早,温度过低会使得花生不能正常发芽,并且出苗后的花生长势也较弱,最终影响花生的产量。
步骤/方式二
整地
选择质地疏松、土层深厚向阳、中性或者微酸性土壤种植花生,结合整地一次性施足花生一生所需要的肥料。每亩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磷肥25公斤。
步骤/方式三
拌种
现在拌种是花生种植必不可少的步骤,花生拌种可以促进出苗,预防病虫害,花生长势好下针多,增加产量。拌种可以用硼砂,首先将硼砂用适量清水溶解,一般每千克种子拌0.4克硼砂。另外为了有效防地下害虫,可用吡虫啉或者噻虫嗪、噻呋酰胺,多菌灵等进行拌种。
步骤/方式四
播种
在进行花生播种时,要注意深浅,播种过深,花生容易盘芽或者形成高脚苗。播种过浅,在少雨情况下影响幼苗茁壮生长,形成老僵苗。花生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5厘米左右,播种后,覆盖细泥土3厘米,不要用大块泥土覆盖,否则容易盘芽,甚至不能出芽
步骤/方式五
追肥
幼苗期追肥:亩施5—15公斤氮素化肥,结合清棵或者中耕除草深施土层中,或者施人畜粪水5000公斤对2.5—5公斤氮素化肥施用。花期追肥:追肥方法、种类和数量与幼苗期追肥相似。中后期追肥:每亩用1—1.5公斤磷肥浸泡在70—100公斤清水中一晚上,过滤残渣后加入50—100克尿素进行叶面施肥。
5、水稻种植管理技术?水稻种植技术包括选地、选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在选地时,应选择土壤质地好、灌溉水源距离近且不存在污染的地方;在选种时,应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种,选择具备稳产高产、抗病抗倒伏的品种,并保证种子纯度。施肥时,应先施足底肥,再根据生长期施用追肥。灌溉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同时,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1.1 选地
在对稻田位置进行选择时, 应该确保土壤质地好, 灌溉水源距离近同时不存在污染, 水稻生长过程中无论是光照、温度还是水源都能够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
1.2 选种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 品种繁多, 在种植前, 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进行选种。在水稻选种过程中, 一是应该选择具备稳产高产、抗病抗倒伏的品种, 保证种子纯度, 减少杂株率;二是应该配合机选、风力、盐水精选等方法, 去除其中存在的秕谷, 留下颗粒饱满的种子。选种完成后, 应该利用混合多菌灵溶液做好浸种工作, 提升水稻对于病虫害的抵御能力。
1.3 播种
应该根据稻田的地形地貌以及水稻种植规模选择人工播种或者机械播种, 如人工播种, 每亩播种量。1、早稻常规稻亩播10~15市斤左右, 杂交稻亩播种量6市斤左右。2、中稻杂交亩播量应控制在3市斤为宜。3、晚稻杂交稻亩播量在3市斤左右 (如用早杂返秋亩播量控制在5~8市斤为宜) 。
1.4 育苗
育苗可以在专门的育苗中心进行, 也可以在秧田进行, 在育苗环节, 需要保证秧田地势平坦渗水适中, 确保幼苗的茁壮成长, 当秧苗长到一定高度后, 就可以继续插秧作业。
1.5 插秧
插秧是水稻种植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必须保证秧苗插入淤泥的深度合理, 间格有序。插秧同样包括人工和机械两种方式, 相比较而言, 机械插秧的效率更高, 但是要求稻田地形必须平坦, 如果起伏较大或者形状不规则, 会影响插秧质量。插秧过程中应该避开大雨天气, 确保秧苗呈南北走向, 配合根茎健壮的秧苗来提升其成活率。
1.6 施肥
插秧结束后, 应该及时施肥, 为水稻提供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保证水稻的顺利成活。一般情况下, 早水稻应该施加35%的复合肥, 施加量为600~650kg每公顷, 晚水稻的施加量应该适当提高, 控制在650~750kg每公顷。考虑优质高产水稻基秆偏细, 在幼穗分化或者拔节阶段, 需要对氮肥的施加量进行严格控制。
1.7 灌溉
水稻种植中, 灌溉是最为重要的程序之一, 应该坚持几个基本的原则, 一是浅水插秧, 以保证秧苗均匀、平直;二是深水活蔸, 在插秧结束后们需要及时灌水, 将水量控制在叶耳下部, 满足水稻秧苗的生长需求;三是薄水分蘖, 当水稻处于分蘖期时, 需要对水量进行控制, 必要时排水晾晒, 确保田间有裂缝, 缝隙中可以看到白根;四是足水长穗, 在水稻结穗期, 应该保证供水充足, 水深应该在5~10cm左右, 以保证水稻根系的生长;五是干湿状籽, 简单来讲, 就是在疏导抽穗期潜水灌溉, 收割前5~7d跑马式灌水, 不能断水也不能灌水过多。
1.8 除草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尽量选择人工除草, 或者在水田放样鸭子, 对杂草进行有效控制, 尽量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如果水稻种植面积较大, 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低毒除草剂, 如噁草酮、草克星等, 注意控制浓度和用量, 避免造成水稻的大面积死亡。把每个环节都做好,是丰收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