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吡虫啉。吡虫啉为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使其麻痹死亡。吡虫啉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多重药效,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
吡虫啉是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杀虫剂,与目前常见的神经毒性杀虫剂作用机制不相同, 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剂无交互抗性。
吡虫啉速效性好,残留期可以达到25天左右,药效和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温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主要用于防止刺猬吸式口器害虫及其抗性品系。所以,吡虫啉是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等害虫的最佳药剂的选择。
吡虫啉是属于酸性有机农药,混溶性良好,能与其它药剂复配使用,能够提高药效,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合使用。
②,啶虫脒。主要作用于害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破坏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而使其死亡。啶虫脒为一种新型拟烟碱类的高效性广谱杀虫,对害虫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且有较强的渗透作用。
啶虫脒对害虫作用迅速,残留期长,适用于防治半翅目害虫,对天敌杀伤力小。由于作用机制独特,能够防治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的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产生抗性的害虫。
总而言之,这两种药剂都是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受体起作用的。吡虫啉只能干扰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造成害虫麻木而死亡,药效时间相比之下要短,残留量比较少,对人畜的危害性要小很多,安全性高。
啶虫脒能够破坏害虫的运动神经系统,直接快速使害虫死亡,杀虫速度快,效果要强,并且残留期长,对人畜的危害性相比之下要高很多。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和啶虫脒乳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单从杀虫效果看,啶虫脒药到虫死,吡虫啉要两个小时以上见效果,温度越高,死虫速度快,药效好,建议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高温时间段使用药效高。
所以,使用吡虫啉不当,容易使害虫产生耐药性,增强害虫抗药能力,可以使用除虫菊酯类药剂作为替代药,增强除虫效果。在使用药剂防除这些害虫的时候,只能使用一次,第二次使用必须更换不相同的药剂,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以后,白白浪费农药,增加农药成本,并且延误杀虫的时期。
2、四月下旬桃树打什么药?4月中下旬,桃树谢花后,人工摘除缩叶病病叶,捕杀红颈天牛等越冬幼虫,或用浸有50%敌敌畏的湿棉团堵塞虫孔。可喷施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隔10天使用一次,主要防治缩叶病、细菌性及真菌性穿孔病、褐腐病、蚜虫、梨小、天牛和介壳虫。3、四月中下旬桃树打什么药?
4月中下旬,桃树谢花后,人工摘除缩叶病病叶,捕杀红颈天牛等越冬幼虫,或用浸有50%敌敌畏的湿棉团堵塞虫孔。可喷施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2000倍液+10%吡虫啉2000倍液+20%杀灭菊酯2000倍液,隔10天使用一次,主要防治缩叶病、细菌性及真菌性穿孔病、褐腐病、蚜虫、梨小、天牛和介壳虫。
4、三环唑加吡虫啉混用的农药?三环唑加吡虫啉混用在秧苗移栽前2—3天,施送嫁药预防飞虱和稻瘟病;分蘖期保苗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药剂防治一代螟虫,预防稻瘟病可用稻瘟灵、稻瘟酰胺等药剂;破口期保穗可以用氯虫苯甲酰胺(或甲维盐)加三环唑(或稻瘟灵或稻瘟酰胺)加吡虫啉(或噻嗪酮或吡蚜酮或噻虫嗪)等防治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稻飞虱。
5、辣椒灰霉病的防治方法?1、育苗床消毒
在育苗的时候要选择未种过辣椒的地块进行育苗,苗床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1混合,按照每立方土用药8~10克与细土15~30公斤混合,播种时1/3铺于苗床,其余2/3盖在种子上面。这样可以杀死育苗土壤中的病菌,可以有效减少辣椒病害的发生。
2、定植土壤消毒
辣椒灰霉病在棚室辣椒栽培过程中更加容易发生,因此种植多年的大棚温室,因菌源量积累较多,在夏季7~8月,深翻蓄水,地面覆膜7天,利用高温杀菌(温度大于45℃),或用50%多菌灵300克拌细土30公斤撒施在地面,可以杀灭土壤中的部分病菌。定植前每立方米大棚空间用硫磺8克加15公斤锯末混匀,在傍晚点燃,密闭烟熏24小时,能有效减少辣椒灰霉病的发生。
3、清洁田园
辣椒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并随时装入塑料袋,带出田外深埋。辣椒果实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源。
4、加强肥水管理
基肥要重施腐熟的农家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适当控制浇水,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技术,严禁大水漫灌,降低空气湿度。基肥可以每亩施腐熟的农家肥40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硫酸钾30公斤,尿素25公斤。
5、温湿度管理
湿度是灰霉病的重要发病条件之一。大棚在保证适宜温度的前提下,要注意多通风排湿。一般棚内湿度不要超过85%,天气晴朗的时候,早上9点以后给大棚通风。
中午棚室温度最好保持在23~28℃,夜晚温度保持在15~18℃。棚室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75%~80%。阴天也要在中午短时通风换气。
6、药剂治疗
在辣椒苗定植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幼苗以达到无病苗移栽。
在辣椒患病初期要及时喷药治疗,可以喷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或者40%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或20%噁咪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者40%木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注意:喷药的时候要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以防病菌产生抗药性。
7、合理控制种植的密度
辣椒定植的时候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导致生长旺盛。大棚辣椒以早熟品种为主,一般行距在40~50CM,株距在30CM。
8、加强栽培管理
保持棚面清洁,增强光照强度,降低棚内湿度,避免在阴雨天或者下午浇水,浇水要小水勤浇,最好在晴天上午浇水,以降低夜间棚内湿度和结露。采用地膜覆盖加滴灌,能有效的控制水分向上散发,既有效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保持相对干燥,又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辣椒不要和茄科作物连作。
9、喷药预防
在苗期、大田定植前,花期和坐果膨大期可以喷预防性药剂。能预防辣椒灰霉病的发生。
10、大棚烟熏
如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选用10%速克灵烟雾剂进行烟熏,每亩用药300克,于傍晚点燃后立即封闭烟熏一次,次日开门通风,可以预防辣椒灰霉病的发生。
11、生物防治
灰霉病的发病条件是低温高湿,所以在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外,同时也应当采用生物药剂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选择哈茨木霉菌300浓度3亿CFU/克兑水喷雾,每隔5~7天一次,如果发病比较严重,可以相对缩短用药间隔,同时可以配施有机硅以增加霉菌的附着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