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最佳施用时间
1.选择害虫盛发期
害虫盛发期可以是卵孵盛期,可以是幼虫盛发期,也可以是成虫盛发期,究竟在哪个时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要节制害虫的生活习惯,在最易杀损并能有效地节制损害时进行。如防治粘虫,在卵块孵化顶峰期喷药,虽对已孵化的幼虫防治效果良好,但对后期孵化的幼虫并不一定见效,而当幼虫2-3龄顶峰时喷施药剂,一次防治即可解决虫害问题。又如防治棉铃虫时,因为初孵幼虫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要钻进蕾铃内,若在幼虫2-3龄顶峰时再用药,则防治效果很差,而在卵块孵化顶峰期用药,其防治效果非常明显。水稻螟虫、斜纹夜蛾也一样。
2.选择天敌敏感期
在害虫天敌对药剂反应比较敏感的时期内,应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以保护天敌,维持田间生态平衡。
3.选择感病生育期
对于病害来说,易感病的生育期都是药剂防治的最佳适期。如苗期最易感染立枯病,可在播种前用杀菌剂拌种或在苗期喷雾防治;再如花期也是病害侵染的顶峰期,应节制在开花期选用对路药剂重点进行防治。
4.选择杂草敏感期
施用除草剂通常应节制在杂草敏感期用药。对于以种子滋生的杂草,幼芽期和幼苗期对除草剂较为敏感, 这一时期经常是除草剂用药的适期。通常节制在播后苗前或杂草1-2叶期为好。当使用广谱灭生性除草剂时,如克无踪、草甘膦、农达等,应在杂草茂盛生长期较为敏感时用药,除草效果明显,并且持效期长。如果防除春季和夏季农田杂草,应在杂草盛发初期。
5.选择害鼠断食期
从有效节制害鼠度来说,毒铒的投放宜节制在鼠类断食阶段较好。多年试验证实,春季灭鼠的效果最好,这是因为害鼠的冬贮食料耗尽,对毒铒的摄食相应较多;同时春季灭鼠还能够缩小基数,保护春播作物正常出苗和安全生长。
6.选择植物安全期
选择作物对药剂有较强抗性时喷施,免得引起作物药害。
7.选择安全间隔期
依据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节制在安全间隔期内施药,免得农药残留超标,造成不良结果。
农药施用方法
1.选择合适的农药
农药的成分、理化性质、剂型都影响着药效的发挥,相同成分同等含量的不同剂型之间都会存在差异,各公司生产工艺和制剂生产能力高低不同,药效也会有所差异。
2.准确诊断病害
当前,病害的诊断多是靠经销商和农户的经验,因为经验的多寡,混淆真菌病害与细菌性病害的事情时有发生。当真菌、细菌病害混发时,众多农户一味定性为真菌或细菌病害,使用单一的药剂进行防治,如此诊治极容易错过病害的最佳防治时期,造成一些药剂达不到农户所希望的“一药多效、药到病除”的效果,就会产生药效不佳。
3.喷雾质量很关键
喷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药效的高低。目前一些地方使用常规喷雾器械,所喷出的雾滴过大,雾滴落于作物表面时会产生弹跳,约有50%左右的药液落在地面上,导致药效不能完全发挥。等量的药液如果雾滴中径缩小一半,所得的雾滴数目可增加8倍,药效也有大幅提高。
许多农户担心药液不能全部沾着在作物表面,便加大用水量,这种做法非但不能提高药效,还会降低药效。因为作物叶片表面能附着的药滴有限,当喷洒量超过一定限度时,叶片上的细小雾滴就会聚集成大雾滴滚落,降低叶片上的农药量。
为了提高喷雾质量,有必要改良现有喷雾器械,减小喷片孔径,降低雾滴中径,喷药时喷头与作物保持20厘米以上的距离,形成良好的雾化效果,同时在喷药时加入助剂,可以降低药液表面张力,减少药液因弹跳造成的损失。
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于作物病害的防治,许多农民普遍的做法是“见病施药、重治轻防”。有农民表示,为了治疫病用过烯酰吗啉、甲霜灵、霜脲氰的单剂还有很多“特效药”,而且是在病害发生前用这类农药进行防治,每次用药都加入以上品种。这种“主动出击”的病害防治方式,在众多地方普遍存在。
一旦发现药效有所降低,就加大用量,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势必会造成病菌过早产生抗性,病害大暴发时将面临无药可治的境地。应改变现有防治观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科学选用农药品种,避免多种同一有效成分的制剂混用,建议轮换使用不同成分药剂并与保护性制剂混配使用,延缓抗性的发生。
5.农药混配要合理
当前,农户希望一次用药将所有病虫害问题解决,经常把不同类型、不同剂型的农药进行复配,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是二次稀释存在误区。正确做法是把要用的几种农药分别进行稀释,稀释完一种后倒入喷雾器再稀释下一种,依次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二次稀释在提高药效上的作用。
第二,在混配时不同剂型投药先后顺序影响药效的发挥。投药及肥料依次为叶面肥、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剂、乳油,这样混配出来的药剂稳定性较好。
第三,药剂的酸碱度影响药效的发挥。混配不当容易出现酸碱中和的情况。如防治细菌性病害占有比例较大的铜制剂,与其他药剂混配后药液极易出现变色、沉淀等现象,轻者药效会减弱,重者会出现药害。
6.喷施农药时看温湿度
湿度、温度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如在露水未干的时候喷药,露水会稀释药液浓度。气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一般而言,气温在20℃~30℃范围内用药效果较好。
一味寄希望于“特效药”是不理智的,“药到病除”的“神丹妙药”也是可遇不可求,为了提高药效,就需要从以上几点入手找到限制药效提高的因素,只有尽可能的排除不利因素,才能将农药的药效更好的发挥出来。
2、二季晚什么时候打农药?第一次用药时间:禾苗移栽后15-20天,直播后20-25天;在水稻分蘖初期。禾苗可能症状:发黄、矮化、螟虫枯鞘。
防治对象:钻心虫、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促进禾苗返青、发蔸。
第二次用药:禾苗进入有效分蘖后期,拔节期初期;禾苗症状:纹枯病坐蔸、钻心虫枯心团、叶片卷白防治对象:纹枯病、卷叶螟、钻心虫、稻飞虱
第三次用药:水稻破口在8-10%之间用药。晚稻安全破口期9月20日之前,低温影响破口。预防对象:钻心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稻飞虱、卷叶螟
另外打药时间有两个注意点:
1、正值盛夏,要避免中午高温作业,易中暑或中毒。一般情况下,睛天上午露水干后即可喷药,十点左右结束;下午三点以后喷药,露水上来后停止。阴天没有露水即可施药,打药时最好带点增效剂,确保3小时内无雨,否者需重打。
2、水稻扬花期在9时前、下午4点后施药,避开扬花期。补充知识点——水稻扬花时间:每天开花的时间,因品种和气候而有所不同。早稻和中稻比较早,晚稻比较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在上午9时开始开花。中午最盛,下午4时以后开花较少。一朵花开放时,从稃片张开到闭合,约为1.5~2小时。
3、玉米地打过草甘膦多久可以浇水?一:
1、喷施玉米除草剂之后一般需要在3天后浇水,此时的药液基本已经被杂草吸收了,这个时候浇水一般不影响药效,如果在喷施之后立马浇水,容易影响药效。
2、不过有的时候还未浇水,就会碰到降雨的情况,此时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决定是否要重喷,如果雨量很小,属于阵雨,而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一般可以不重喷。但是如果降雨量很大,属于暴雨,而且持续的时间又比较长的话,那么就需要酌情考虑要不要重喷。
3、建议在打除草剂的时候,先看天气预报,如果温度不高、天气不干旱且不会下暴雨的话,那么就可以施用除草剂。
二:
1、一般在上午和下午都可以打玉米除草剂,均能够发挥出不错的药效。但是如果用不当,即使避开了高温时间段,选在温度比较低的上午和下午施药,一般也容易发生药害。
2、决定使用效果的条件除了有使用的时间段外,还有温度、湿度,以在夏季施用除草剂为例,在上午施用的时候,如果选在温度比较高的11点使用的话,不仅很难发挥药效,而且还容易发生药害,因此通常多在上午10点前使用除草剂。
3、如果在下午3点左右使用除草剂,此时的温度也比较高,通常也容易发生药害,因此平时多在16点之后使用除草剂,不过一般以在晚上6点以后使用除草剂为宜,此时的温度不仅低,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湿度,利于药效的发挥。
4、草甘膦异丙胺盐夏天在什么时间打药好?在下午打药比较好。
草甘膦注意事项:1.草甘膦为灭生性除草剂,施药时切忌污染作物,以免造成药害。
2.对多年生恶性杂草,如白茅、香附子等,在第一次用药后1个月再施1次药,才能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3.在药液中加适量柴油或洗衣粉,可提高药效。
4.在晴天,高温时用药效果好,喷药后4-6小时内遇雨应补喷。
5、草铵膦除草什么天气打?除了除草的时间有讲究以外,喷洒除草剂的时间,也同样很讲究。如果是早上露水还没晒干情况下,会严重影响到除草剂的药效。
而在下午太阳落山以后,很快露水就会出现,这样情况下,如果喷洒除草剂,也非常不合适。
所以喷洒除草剂,最佳的时间在于,杂草生长旺盛的时期,以及在上午和下午时间段内喷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