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图)
新华网 08-07 11:28 大
含有草甘膦的转基因大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对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能无动于衷
转基因技术和产品,可能带给人类社会的风险,包括认识风险、事故风险和恶意风险。抛开后两种情况,即使是认识风险,也十分复杂。
科学认识是不断丰富的。许多知识,是逐步获得的。对于转基因食品来说,有些危害可能在批准上市的时候还未曾发现, 一段时间以后科学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危害,那就应该根据科学研究的新进展、新发现,不断修改和完善监管。监管者应该注意随时更新知识和认识,而不能刻舟求剑,面对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仍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不知道。
我国进口的最大宗单一品种农产品即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仅来源于其转入的基因,也来源于其中所必然蕴含的草甘膦。草甘膦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发明的农达除草剂的主要有效成分。
我国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是转基因大豆,而这些大豆都是抗草甘膦的转基因品种,这意味着其种植过程会普遍施用草甘膦。近年来,草甘膦也被作为农作物收获前的干燥剂而喷洒。
长期以来,孟山都及其资助和影响的媒体大肆宣传草甘膦低毒、无害,国内更有人公然叫嚣草甘膦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更为恶劣的是,他们对草甘膦负面影响的科学研究进行打压和封杀。
由此造成的非常严重的一个危险是,我国国家标准GB2763-202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2025年修订版依然如此)对大豆的草甘膦允许残留量未作限制,其直接后果是,全世界草甘膦残留量最高的转基因大豆均流向我国。我国既不知道这些大豆的草甘膦含量,更不知道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我国而言,这种单一有毒物质的投放力度,及其可能的危害后果,可谓史无前例。
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结果被披露出来了。
2025年9月,法国科学家(塞拉利尼团队)的试验研究证明,水中仅含有5ug/kg(即5ppm)微量草甘膦,即对受试老鼠的健康构成明显损害。而我国大量进口的抗农达大豆中草甘膦含量接近20mg/kg,高出4000倍,其风险令人忧虑。当然转基因玉米(美国孟山都公司的NK603抗农达转基因玉米)本身对大鼠也造成类似损害。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文献库网站收录了2025年6月8日《食物与化学毒理学》发布的泰国科学家的论文《草甘膦通过雌激素受体蛋白诱发人类乳腺癌细胞增长》。论文揭示,极低浓度的草甘膦(约合0.000169 ng/L~169ng/L ),即可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具有致癌作用。
美国现行饮用水标准对草甘膦的规定是不得超过0.7mg/L。美国环保局同时明确指出,草甘膦造成肾脏问题和生育困难(Kidney problems; reproductive difficulties), 这比法国科学家得到的阈值已经大为放宽。
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其草甘膦含量无人检测,无人知晓。按照国外文献介绍,转基因大豆草甘膦含量大约在20mg/L ,接近农业部的人士则透露,这一数字大约在6mg/L左右。
由于没有检测数据,我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被压榨成食用油,其中蕴含的草甘膦是多少,无人知晓。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早已被丢到九霄云外。
2025年6月13日,《欧洲地球之友》公布了对欧洲18个国家城市居民182位志愿者尿样进行草甘膦残留含量检测的结果:平均讲,44%的尿样发现草甘膦残留,马耳他、德国、英国、波兰、荷兰、捷克尿样中检测到草甘膦残留的比例高达60%-90%之间;比利时、拉脱维亚与塞浦路斯检测到草甘膦残留的比例也达到50%-55%。草甘膦在这些志愿者尿液中的含量约为0.1~1ng/L。
尿样检测到草甘膦残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草甘膦残留并非像孟山都所宣传的那样容易降解,而是从肠壁进入血液循环,进入到所有器官,包括孕妇的胎儿,肝脏等,然后一部分通过肾脏过滤排出体外。微量草甘膦进入血液循环、所有器官,包括孕妇的胎儿,肝脏等,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什么影响?
我国人口体内是否含有草甘膦?其含量有多高?这些问题,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的官员和学者从来不能回答,不愿回答,不敢回答。敢于为转基因洗地的专家们,一碰到这个问题,一定变成聋哑人,打死也不说话。
2025年4月18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史蒂芬妮等发表论文《草甘膦对细胞色素P450酶以及肠道微生物组生物合成氨基酸的抑制作用通向现代疾病的危途》,系统收集整理了全世界286份科技文献,从统计学和生物学机理的角度,详细阐述了草甘膦污染与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数十种疾病存在因果关系。
2025年6月20日,央视网记者李文学报道,根据对《2025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分析,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指出,癌症发病率与转基因大豆油消费存在极大相关性。协会的 是,食用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者更容易患肿瘤。近年4月,这个报告已经交给黑龙江省农委。
上述国内外研究结果和发现能够互相印证,足以说明转基因大豆及其蕴含的草甘膦的巨大危害,这种危害已经不是潜在的可能性,而是已经被科学证据锁定的事实。
当前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超过9.7%,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超过13%,慢性肾病人口达到10%,不孕不育症人数超过5000万,癌症发病率直线上升。自闭症、抑郁症等过去很少听说的疾病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这些巨大变化,在时间上都与我国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相重合。
根据《参考消息》的公开报道,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事实:
1996年,我国新生儿缺陷率为0.87%,2000年,上升到1.09%,2025年,上升到1.53%。
2025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我国60岁以上老人,表现出抑郁症的高达40%。
我国痴呆症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在急剧上升。1990年,中国痴呆症人口370万人,这一数字2025年增加至920万人。1990年,中国65~69岁人口中痴呆症比例为1.8%,2025年该数字增加到了2.6%。
所有上述这些现象的发生,都与我国大规模进口转基因大豆同步。那么,这些现象是否与我国进口转基因大豆及其含有的草甘膦有关呢?
本文对此不做 ,但是上述情况足以要求在技术和管理上做出必要反应。国家应重视这一问题,组织专业队伍对这些问题,即转基因大豆和草甘膦对糖尿病、不孕不育、肥胖病、癌症(乳腺癌、肝癌、多发性髓质瘤)、胚胎发育异常、肾上腺功能异常、自闭症、多动症、炎性肠道疾病、克罗恩氏病、脂肪肝、心血管疾病、抑郁症、恶病体质、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脑血栓、脑出血、神经性厌食症、维生素D3缺乏症、锌缺乏症等疾病的致病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这一调查,有必要独立自主,排除利益集团,尤其是外国利益代理人的干扰。
在这项调查完成之前,建议叫停所有转基因产品的进口和商业化种植。应该对转基因物种的可行性、经济性、必要性、环境适应性,其对人畜的健康安全性等等进行独立的、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和评估。
2、蜻蜓怎么灭绝?其一、气候变化的原因:当前的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暖,正在悄然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各个物种的生存和生活的方式。 也给蜻蜓的正常生存带来了无法扭转的影响。据英国蜻蜓协会研究表明,从1960年— 2025年对蜻蜓的物候的观测数据,发现每了 10 年蜻蜓的初飞时间( 即每年春、夏季节羽化后开始飞翔的时间) 提前约 1. 5 d,或年平均温度每提高 1 ℃ 初飞时间提前约 3 d。也可以说,这种不可逆的气候变化,也是造成蜻蜓的消失的的一个原因。
其二、蜻蜓栖息地的丧失:蜻蜓栖息地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一点对蜻蜓来说绝对是致命的。学过生物课的都知道蜻蜓赖以生存的地方主要是水旁和隐蔽的树丛、草丛中。然而近二、三十年的城市大规模建设和农村自然环境的失衡,使蜻蜓的栖息地遭到致命的破坏,再加之蜻蜓的繁殖能力和生存条件受限,蜻蜓因此逐渐地消失了。
其三、过分的使用农药:在一段时期内,有些农户为了使农作物免遭虫害而还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就不计后果地过分使用杀虫剂和草甘膦,因而导致了蜻蜓的大量死亡。蜻蜓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蜻蜓成虫期的死亡,同会导致蜻蜓的数量迅速减少。
其四、环境的污染:已经有研究表明,城市大规模建设与绿化失调、工业用水和印刷业的污水排放,直接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更是直接影响了蜻蜓赖以生存的环境。环境污染一方面不适合蜻蜓生存,另一方面会导致蜻蜓的基因发生突变,这都是蜻蜓逐步消失的主要原因。
3、为什么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批准种植的转基因食物是安全的
就如神农尝百草,通过转基因育成的作物新品种,尤如你吃从来不吃过的野菜,有人吃过不死(经试验分析)就可吃,就安全。
也就转基因做科普
简单说,基因是控制遗传性状的基本单元,就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并不是毒素,且存在于每个生物体中。
转基因的原理,是人为地可控地精准地把目的基因和相应的启动子(可以理解成驱动基因表达的元件),插入到生物的基因组里,使外源的目的基因可以在生物体内达到稳定的表达。
要明白,这种人为改变基因表达的做法并不是从转基因才开始的。自从人类开始育种以来,就把这种人力加到了自然选择上。
传统的遗传育种,其中之一是辐射育种,是用射线处理生物,产生基因随机的变异,然后筛选性状。这种情况下你看得到性状,却不知道基因哪里改变了,不是更危险么?却怎么没有人反对?所以说,现代的转基因,与其说是改变生物的基因,不如说是更可控、精确地改变基因。我们知道哪里变了,变成了什么,不是比辐射育种甚至杂交育种更让人安心吗?
况且,转基因只是改变了作物的表达性状,使得其更加优质,而人体吸收的并不主要是作物的基因,而是它改变后的植物体內更丰富的营养成分。
反转的人经常持有的观点是,外来基因可能对人体有伤害,即使现在实验没有结果,但长期积累,也许会有损害。是这样么?
我们要来看转基因经常转的是什么基因。一般来说,所转基因都是有利于生物更符合人类需求地生长的基因。
比如说水稻的抗病抗虫基因,番茄的延缓成熟/腐烂的基因等等。这些基因,都是在人体内无法表达也没有任何作用的。因进化上离得很远的生物,其基因在缺乏有效启动元素和其他配合元件的情况下,是很难表达的。
而且,如果是吃转基因食物就导致某特定基因片段被转入某特定细胞了,能造成危害。那么我们天天都吃的食物有那么多的基因(如有的天然食物中也有抗虫的基因)吃进去,人早不是人了。即事实上,任何一种人们常吃的即使是最传统的动植物食品,都包含了很多基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担心食物中来自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会改变人的基因并遗传给后代。
“和传统育种一样,两者本质上都是基因重组。转基因育种是种间单一基因的导入,更精准、定向、高效。”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医疗协会、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其他做过证据调查的有影响力的组织得出了相同的 ——食用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并不比食用以传统植物改良技术进行改性的作物风险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高校先后开设了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的课程,培养了一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早期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但不少国家后来居上。除了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印度等农业大国外,巴拉圭和巴基斯坦也排在中国之前。为什么?这是不是一些人盲目“反转"之过?盲目反转,把转基因妖魔化,人为造成人们恐惧,实为科学史上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