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强养护: 蚧壳虫喜欢生长在温暖、封闭的环境中,需将植株养护在通风处,并且还需定期施肥,增加植株的抗性。
2.
越冬清理: 秋季的时候需人工将树干上的虫卵消灭掉,并且还要将植株的枯死枝剪掉,并集中销毁。
3.
药物治疗: 蚧壳虫出现初期,需喷洒蚧必治的稀释溶液,每5~7天使用一次即可。
2、蚧壳虫怎么防治?1、加强养护:蚧壳虫喜欢生长在温暖、封闭的环境中,需将植株养护在通风处,并且还需定期施肥,增加植株的抗性。
2、越冬清理:秋季的时候需人工将树干上的虫卵消灭掉,并且还要将植株的枯死枝剪掉,并集中销毁。
3、药物治疗:蚧壳虫出现初期,需喷洒蚧必治的稀释溶液,每5~7天使用一次即可。
3、蚧壳虫用什么农药防治?杀扑磷是一种较理想的杀蚧壳虫药剂。
非内吸性杀虫剂,用于防治果树、棉花、蔬菜等作物上的矢尖蚧、糠片蚧、蜡蚧、褐圆蚧、粉蚧、棉蚜、棉红蜘蛛、棉铃虫、苜蓿象虫等害虫、害螨。而且,不内吸,安全高效,兼治粉虱、蚜虫,秒杀一切甲壳虫、青虫,缺点是味道有点大。
4、介壳虫的防治方法?介壳虫是山茶最常见的害虫,常群聚于枝、叶、蕾上。成虫、若虫专用口器插入山茶叶、枝组织中吸收汁液,造成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枯死,并能诱发病害,危害极大。介壳虫是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形。雌虫无翅,雄虫有一对膜质的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棍。
介壳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发生多代。卵孵化为若虫,经过短时间爬行,即形成介壳,营固定生活。
介壳虫抗药力强,一般药剂难以进入,防治比较困难。 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干净。危害山茶的介壳虫主要有吹绵蚧、红蜡蚧和糠片蚧。
吹绵蚧:雌成虫体长5~7毫米,椭圆形,橙红色。雄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橘红色。卵长椭圆形,初产时橙黄色,后变为橘红。
红蜡蚧:雌成虫体长1.5~5毫米,扁圆形,紫红色。背面隆起,覆盖一层白色蜡质介壳。
雄成虫体长约1毫米,介壳较小,半透明。
卵椭圆形,初产时浅黄色,孵化时紫红色。
糠片蚧:雌成虫体长2毫米左右,圆形或椭圆形,紫红色。介壳长1毫米左右,长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
雄成虫淡紫色,介壳细长,灰白色。
卵椭圆形或长卵形,淡紫色。
吹绵蚧和红蜡蚧寄生于山茶叶柄和小枝上吸收树液。
糠片蚧常黏附在顶梢新芽或叶子正反面,在叶芽片表皮中吸取养分。
它们用口器插入枝叶吸取树液,造成枝叶枯黄,还排出较多糖液和蜡质,容易使山茶并发叶片呈灰黑色的煤烟病,严重的会造成整株山茶死亡。
吹绵蚧和糠片蚧一年繁殖2~3代,以受精成虫或介壳下的卵在枝叶上越冬。4月下旬生第1代若虫。孵化出的若虫群聚于叶背、嫩梢上危害。
第2代在7~8月间移向花蕾、枝干。
第3代,糠片蚧生于9月间,吹绵蚧生于10月间。
红蜡蚧每年只繁殖一代,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群聚在嫩枝上危害。
雄成虫8月中旬开始出现,并在叶片上危害。
雌成虫多在枝干上危害,11月受精并爬到枝条上越冬。
防治方法:
(1)在介壳虫孵化初期,蜡质介壳未形成前,用40%氧化乐果乳剂加水1200倍稀释,喷洒于山茶枝叶正反面,隔7~10天喷一次,连续2~3次,喷药要均匀。
如果介壳已经形成,喷药难以见效。
(2)介壳已形成,可以用软刷刷除,用手指捏死,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集中烧毁。
(3)可用白酒、醋液、尿液治介壳虫。尿液要存放半月,待其腐熟后使用。60度左右的白酒加2倍清水混合使用。
用棉花球蘸白酒、醋液内浸透,涂在叶片及枝条的介壳虫上,效果也很好。
5、介壳虫图片及防治方法?介壳虫防治方法:
方法一:用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方法二: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方法三: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方法四: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为害花卉的介壳虫:有吹棉介壳虫、柑橘粉蚧、木槿粉蚧、草氯蚧、红蜡蚧、日本蜡蚧、角蜡蚧、球坚蚧、褐软蚧等。
介壳虫幼虫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