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吡虫啉+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是由氯氟氰菊酯去掉无活性的异构体得到的,杀虫活性更高,杀虫活性是氯氟氰菊酯的4倍以上,也是目前菊酯类杀虫剂中活性最高的,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一般喷施后,3~5分钟即可击倒害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更长,安全性更高等特点,广泛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中草药、花卉等多种作物,也是目前用量最大的菊酯类杀虫剂。
可用于防治棉铃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小菜蛾、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也可用于防治蚜虫、叶蝉等害虫。但是由于高效氯氟氰菊酯没有内吸性,害虫也很容易产生抗药性。
(1)小麦使用:可在蚜虫发生初期,用20%吡虫啉乳油5~6毫升+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20毫升,兑水15~20公斤均匀喷雾,可将小麦上的蚜虫快杀灭。
(2)苹果使用:可在蚜虫发生初期,可用20%吡虫啉乳油3000~4000倍液+10%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5000~6000倍液均匀喷雾,可快速控制蚜虫危害。
2、吡虫啉治蚜虫几天喷一次好?吡虫啉治蚜虫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害虫密度而定,一般来说每7到14天喷一次为宜。1. 吡虫啉是一种广谱杀虫剂,主要作用是破坏虫体内部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有效杀灭蚜虫,但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抗药性,因此不能频繁使用。2. 对于蚜虫密度较低的情况,且植物正在生长期或开花期,应每7到10天喷一次,并注意按说明书稀释浓度喷洒。3. 如果蚜虫密度高,影响植物发育,应加强喷施频次,一般10到14天喷一次。同时,也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喷洒方式,避免对环境和其他生物产生损害。
3、蚜虫怎么消灭吡虫啉?撒施吡虫啉颗粒剂防虫,这个方法建议在作物种植时使用就行,持效期会更长,不建议在害虫高发期使用。
如果是全田撒施,可以选择2%的吡虫啉颗粒剂2000-3000g一亩地撒施,也可以采取丢穴的方法,移栽时,每个苗穴丢2%的吡虫啉颗粒剂3-5g,后期害虫发生量也会明显减少!
4、农药吡虫啉治介壳虫吗?吡虫啉可以防治介壳虫,但是效果不是很好,最好是用吡虫啉和噻嗪酮等的复配制剂,效果好于单剂。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介壳虫,什么是吡虫啉,及防治介壳虫的方法。
一,介壳虫
介壳虫可是一种很难防治的害虫,刺吸式口器。有红圆介,褐圆介,康氏粉介,矢尖介,吹绵介,球坚介,桑白介等。几乎什么作物上都可以生长。
你如我们这里,桃树多,桃球坚介和桑白介的危害就最重。
介壳虫的雄虫能飞,但雌虫和幼虫一但羽化,它就终生居住在植物的枝,叶,果上。作物汁液开始流动,它就开吃了。刺吸汁液,常会造成叶片的枯黄,枝干的枯萎,果实的结痂皱缩,引发煤烟病,严重者可致植株生长势弱,甚至枯亡。
二,难防治
一是繁殖力强。去年春季,我们这里的几乎桃农,可被介壳虫害苦了,连续用了有4–5次药,可回回不彻底,来找我好多次,非让我去看看不可。
到了他们的果园一看,我几乎都哭了,桃干上用地膜缠着,天上象下雨。因为他们的果园南面是一排杨树,杨树枝干上都布满了介壳虫,它们的分泌物随时落下,就像是下雨一样。他们只对桃树进行喷药防治,但杨树太高,防治不到,随时会有介壳虫飘落,南面的这一片桃树成了直接受害者,打了还有,是打了还有。没办法,只能是用高压喷枪连同杨树一同用药,否则二选一,留桃或者是留杨树。
介壳虫另一个难防的原因是,它有一层蜡壳或者是粉状蜡质层,一般的药剂很难穿透或溶解这层蜡壳,治疗困难。
所以说,介壳虫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清除干净。
三,吡虫啉
吡虫啉是一种内吸性杀虫剂,受害虫体因运动神经系统受害,麻痹而亡,对蚜虫,白粉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害虫有防治功效。而介壳虫也是一种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四,防治办法
防治介壳虫有两个关健时期,一是越冬若虫活动期,二是孵化盛期。这两个时期,蜡壳尚未形成,抗药性差,是防治的关健时期。
1,早春植物芽萌动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或者是3–5%的柴油,或者是95%的机油乳剂50–100倍液?5%的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均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2,孵化盛期喷药,在每年的5–6月份,注意观察介壳虫是否进入了孵化盛期,若介壳虫的移动期可全面喷施25%的噻嗪酮1500–2000倍,或者是吡虫啉和噻嗪酮的复配制剂,或者是螺虫乙酯,或者是螺虫乙酯同噻嗪酮的复配剂,或者是氟啶虫胺腈等,或者是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的复配剂等,防治效果都非常好。
3,冬季或者是早春修剪果树时,剪掉越冬虫口密集的枝条或者是刮除枝条上的越冬虫体,减少虫源。
吡虫啉可以用来介壳虫,但最好还是同其它制剂复配使用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