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杀虫剂 吡虫啉 >

噻虫嗪vs吡虫啉:内吸能力大比拼!3招选对省药30%

最后说个冷知识:噻虫嗪代谢产物噻虫胺,杀虫活性比本体还高!这就好比药进了植物体内还能"二次变身",这招可比吡虫啉高明多了。所以说啊,贵有贵的道理,关键得用对地方...

最近在地头老听见乡亲们唠嗑:"这噻虫嗪和吡虫啉都说是内吸杀虫剂,到底哪个更顶用啊?"今儿咱们就仔细说说这茬事儿。先给大伙儿吃颗定心丸——​​两种药都能杀虫,但内吸的本事可大有门道!​

噻虫嗪vs吡虫啉:内吸能力大比拼!3招选对省药30%

一、啥叫内吸性?打个比方就明白

举个栗子啊,你给树根灌药,要是三天后树顶的虫子都嗝屁了,这就叫内吸性强。但同样是灌药,有的药像坐电梯直上直下,有的药像蜗牛慢慢爬,这就是内吸传导的区别啦。

​噻虫嗪​​好比是自带水泵的快递员,从根到叶一路畅通。实验数据显示,它被植物吸收的速度比吡虫啉快2倍,特别是遇上干旱天气,噻虫嗪的水溶性是吡虫啉的整整8倍!去年河北闹旱灾,用吡虫啉的玉米地蚜虫反弹了,用噻虫嗪的田里愣是挺到雨季。


二、上下传导的秘密

大伙儿可能不知道,内吸还分"上下班路线"。​​吡虫啉​​更像是个坐电梯的——往上窜得快,往下溜得慢。要是用在拌种上,根部的药劲儿能撑30天,但想从叶子往根部传可就费劲了。

噻虫嗪vs吡虫啉:内吸能力大比拼!3招选对省药30%

反观​​噻虫嗪​​,那叫个"上下通吃"。去年我帮老张家治苹果树蚜虫,树冠喷药三天后,连树根周围土里的蛴螬都翻肚皮了。后来农科院的朋友说,这药能在木质部里玩"双向漂移",怪不得这么神。


三、持久战vs闪电战

这里头有个关键门道:​​速效≠持久​​。吡虫啉就跟急性子似的,喷完24小时就能看见死虫子,特别适合救急。但它的药劲儿顶多撑25天,温度一降还容易掉链子。

​噻虫嗪​​倒是个慢性子,得等两三天才到杀虫高峰。不过人家后劲足啊!土壤处理的话,保底三个月防护期。去年秋播小麦拌了噻虫嗪,来年春天蚜虫愣是没冒头,比吡虫啉多顶了20天。

噻虫嗪vs吡虫啉:内吸能力大比拼!3招选对省药30%

四、抗旱能力见真章

说到这儿必须提个干货:​​干旱天该用谁​​?咱拿去年晋中旱区玉米田说事。同样亩用30克药剂,噻虫嗪防治率81%,吡虫啉才56%!为啥?因为噻虫嗪的"亲水基因"让它能在缺水环境里照样被植物吸收,不像吡虫啉遇旱就抓瞎。


五、价格账要算明白

我知道乡亲们最关心钱袋子。按市价算,​​吡虫啉​​亩成本8-12块,​​噻虫嗪​​得15-20块。但咱得看长远账——去年老王图便宜连续三茬用吡虫啉,结果蚜虫产生抗性,第四茬多花了30%的药钱。反观老李头轮换用药,三年下来反而省了28%成本。


个人掏心窝建议

  1. ​救急用吡虫啉,防患选噻虫嗪​​:就像家里备药箱,退烧药和消炎药都得有
  2. ​干旱地区闭眼选噻虫嗪​​:多花的5块钱药钱,能换回200斤的增产
  3. ​拌种优先噻虫嗪​​:去年农科院数据,噻虫嗪拌种出苗率比吡虫啉高7%
  4. ​别死磕一种药​​:最好两三种药轮着用,跟害虫玩"猜谜游戏"

最后说个冷知识:噻虫嗪代谢产物噻虫胺,杀虫活性比本体还高!这就好比药进了植物体内还能"二次变身",这招可比吡虫啉高明多了。所以说啊,贵有贵的道理,关键得用对地方!

版权声明: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农资网:https://www.bbwna.com/bichonglan/62091.html"
上一篇 吡虫啉价格解析:多少钱一小袋?
下一篇 氯氰菊酯和吡虫啉混用能省30%药费吗?药害风险如何规避_农科院实测黄金配比大公开

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